
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35页)
问: 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
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愿力轻微,又不求净土,是人来生多感富贵之...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功德力,前面两段讲到因地的修...
有人说可怕的是痛,痛得非常难过,如果病了不痛,病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 人生病了...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
在这个修行波罗蜜的过程当中,常恒地不忘失菩提心。就是这个菩提心不能有忘失,更不...
宋代的很多禅师,比如五祖师戒禅师一转世成为大文宗,就是苏东坡。苏东坡在做杭州太...
极乐世界的四土有特别之处,奇妙之处,就是四土也圆融在一土,你只要往生到凡圣同居...
问: 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带出界外来食用吗?这样居士...
普陀山自从开山以来,已有一千多年,从没有听说过什么人因朝普陀山进香,遭巨浪落海...
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人生无解,真的无解!其实人生不应该那么复杂。如果只有业...
佛应我们的根机,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通途佛法,一个重要的特点,都是要靠自力修行。...
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二宝居士就是指信佛、信法、不信僧,不恭敬不依止僧宝的...
下午很多人来打往生普佛,这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也是佛事行为,时间久了,到处的人...
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见,即陷群邪。彼佛愿力威神加...
佛陀在解释人生,他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从因缘来建立人生观,所谓的诸法因缘生,诸...
从人之常情来讲,儿子做裁缝,一定要做几件最好的衣服孝敬父母。儿子做医生,一定会...
带业往生它是有条件的:这个业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续,它不能是一个活络的业力!带业往...
那些大菩萨行菩萨道时,遇到种种众生。一切众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想,每个人有每个...
我们总爱想过去的事,过去都已经没有了,还要回忆,把它拉回来。特别是我们这些年纪...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
【原文】 海昌村民某,有老媪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阴府报应甚悉,家人环而听之。...
二〇一一年年底,我在杭州某寺院做义工,经常听老居士们讲念佛感应故事,多数是他们...
我想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说我们学佛以后,每天这样拜佛念佛,到底有什么效果?也就...
问: 若有耳聋或重听之人,或昏迷,或患老年痴呆症者,在他们的耳边称念阿弥陀佛圣...
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了生死之易,易在什么地方?不一定要定慧的功夫,只要你有深信切...
在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生命当中会出现两种力量:一个是佛陀的加持力...
愚痴的凡夫由于无始世以来虚伪恶邪妄想,由于无始世以来,因为自心所现的虚伪恶邪见...
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生,指的是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刹...
在佛的正法的时候,行人的根机都很殊胜,善知识如林。善知识至少是在宗门大彻大悟,...
这里特别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这种差异。通途法门的特点都要靠自力:持戒得禅定...
圆破色阴超劫浊 在整个五阴的对治当中,第一个所要对治的,最粗重的就是色阴;色阴...
作为净土法门的修行人,经常会被问到,极乐世界好在哪里?为什么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
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罪障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当中,每一个人在流转当中,既有罪又有...
仰仗佛力 由通途佛法仗自力之难,我们再来观照净土法门仗佛力往生之胜妙。在一代时...
如是之圣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为凡夫有妄想,诸位!妄想就是...
原文: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气...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其诚之大小,而各有大小益耳...
原文: 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
云何菩萨其施广大?若诸菩萨于惠施中离娑洛想。 前面是讲菩萨的一种相续的加持,这...
问: 请法师开示,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请问法师该怎么办呢? 容...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说很容易,那看对什么人说的。...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
正精进。正精进不要杂乱,不杂为精,不间断叫进。这个问题,我们算不算精进呢? 比...
莫说西方为譬喻,须知名与实相应。譬甜似蜜非无蜜,喻冷如冰却有冰。槐国阿谁招客去...
我们常常讲五福临门: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康宁,第四是攸好德,第五是考...
唯心识观是先远离对外境的执取,远离遍计执。我们讲遍计本空,思诸法如梦。其实外境...
事钞云:凡入寺之行,与俗人作入道之缘。建立寺者,开净土之因。供养僧者,为出离之...
问: 什么是绮语?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子的?绮语果报是什么? 答: 《资持》云...
所以蕅益大师他讲一个观念很不错,他说没有实体,你要可以从它的三个角度: 未生无...
凡要出家先应知道,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我为何要出家? 一、出家的动机 ...
好,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大家都是念佛,期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我们今天呢,...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本尊相应法。既然...
我们布施给别人:别人正是需要的,我们来帮助他;我们所恭敬的对象,供养他,那当然...
智者大师在天台教里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师,他的经历都很神奇,善根极为深厚。...
如菩萨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系念思惟因缘力故,得断烦恼,是《涅槃》义。如佛告父...
唯心识观,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唯心识观就是说, 当你遇到了任何外境的时候,你都...
言恶作者,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此即于果假立因名。先恶所作业,后方追悔...
原文: 戒律之不伤一草,则不许吃菜,以吃菜为杀生,此种话,皆是阻人吃素,劝人吃...
原文: 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
蕲阳慧玉慧觉二禅人,参老人于黄梅紫云山。自云心中生灭,念念不停,犹如野马,特求...
原文: 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务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
《持世经》云:菩萨观心,心中无心相。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客尘烦恼...
一句佛号的操作包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我们定义你的心已经对佛号产生了...
问:古人云:参究,在搬柴运水行脚处参。今之学者,要在静坐,参功有力。若在四威仪...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欲瞋恚。愚痴忿恨。悭嫉憍慢。恶见睡眠。放逸疑等。皆悉炽...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就是我...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而整个本尊的功德,主要的是寄托在一句...
地藏王菩萨以他大慈大悲的力量加被我们这一些人,我们现在虽然没有完全相应,这个种...
问:众生从无始以来,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而今生一期果报之身形,如果不曾遭逢善知...
有人说,身布施的功德大,有的居士每天在寺院干活,但是念经的时间相对少了,这样做...
【十者此土有佛道难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满。所作成办之乐】 佛道太难成了,太遥远...
问: 师父!您说对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后的生死业力一定比别人重,因为分别的...
江南的冬忽然来临,干燥而寒冷,人们纷纷口鼻上火,这是身体对外境的适应措施,在泄...
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三和合就是六根攀缘六境,然后识于中而生,根缘境,识于中而生...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佛陀在三转...
问: 请问法师,米面生了虫,怎么办?扔了浪费,吃了算不算杀生?不得已的情况下杀...
良介禅师,唐时会稽诸暨人,二十一岁在崇山受具足戒。他很欢喜游方参访诸山长老,曾...
随烦恼二十:言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 失念就...
不定四者:睡眠者,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谓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极暗劣...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就是...
临终开导很重要,而临终开导,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是照本宣科地念一段,刚才讲,...
古德教人参禅做工夫,先要内脱身心,外遗世界,一切放下,丝毫不存,单提一则公案话...
我们为什么会不肯随喜功德呢?最主要就是心里有嫉妒的烦恼。 嫉妒就是看别人好、看...
我们一般人要去做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想要去做。因为这个事情做了以后对我...
【解脱宝所依。福海具精进。悲意乐聪敏。救苦诸有情。】 把解脱形容得像宝一样,地...
这个圆成实是什么因缘安立的呢?当我们修习我空观、法空观,来破除内心的相似影像,...
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一个人要把心量扩大,要离开所有过去生命经验留下的错误的概念,只有一个方法:把你...
这个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取相。 当我们的心跟...
原文: 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此处建立,彼处扫荡,此处扫...
恩师上妙下湛老和尚,生于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叶,名玉有,浙江丽水富岭人。师...
舍药材以拯疾苦, 就是修善的一个科目,要布施药材来帮助、拯救那些生病的人,解除...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 我们为了衣食饱足,为...
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
念佛人临命终时,注意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发愿都是临命终时来接引,不是说你想什么时...
今天我们要说到中国的名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都知道苏州有一个江南园林甲天下,...
(第一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马契西居士对佛法深信不疑,对印光大师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为大师立传,被大师狠狠...

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云何临终十念即得往生

偏重于持戒修福的危险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有病方知身是苦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吗

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条件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往生成就四种不退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物品是否会犯戒

南海普陀山灵感故事三则

打妄想就会把过去的业给牵动起来

上根人尚会从迷入迷,更何况中下根人

没有僧宝,二宝居士能独立存在吗

现在打普佛,有点像买保险一样

念佛有大光明,护念行人不遭魔事

熏习,决定你轮回的力量

佛陀教父亲修行什么法门来报父恩

为了临终的正念,你必须做这两件事

【推荐】不清净的愿,佛菩萨能满愿吗

心念尽是贪爱,是长不出智慧来的

至心到这种程度,就能获得善相

念佛鬼敬

一位老居士的濒死体验

怎样的佛号才能产生往生的力量

为耳聋昏迷痴呆者助念,有功效吗

为什么净土宗特别强调发愿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谦卑不会减少你的实力

「相随心转」要如何转

这样的时代,罪业众生该如何解脱

弥陀名号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

【推荐】极乐世界的17种依报庄严

没学佛的人生是没办法规划的,因为做不了主

十方诸佛都在自己刹土,宣扬赞叹阿弥陀佛名号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

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

超荐父母,当发真实之心

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

什么样的布施能成就广大功德

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做一滴滴好事,不要认为没有人知道

修行为什么要不间断呢

极乐世界是虚无缥缈的吗

善能获五福,恶能感六极

外境没有好坏,好坏是心安立出来的

为什么要到寺院呢?有这三个原因

什么是绮语?绮语果报是什么?

人生有无量的可能性

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

学习《印祖文钞》的重要性

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积蓄的终会散失,享受的就此没有

宿缘所追,今复来矣

菩萨修行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

【推荐】财色名三法,就像狗啮枯骨

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

以吃菜为杀生,是不按道理之邪说

若现生竭诚尽敬,则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处

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

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

【推荐】听你「自己」的佛号,心才能专注寂静

只要话头得力,不拘动静,自然不被他转

烦恼炽盛时专心念地藏菩萨圣号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推荐】临命终时一句佛号提起来,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为什么喝地藏水没效果呢

智者大师辨析临终十念即得往生

在家诵经而不护持寺院,已经在谤僧了

我可以永远不去净土吗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在世间,唯一有意义的事便是修行

识心不断,六道轮回就不断

从表相中看到真实的体性

米面生了虫,应该怎么办

来去自由的良介禅师

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

睡眠者,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现的

如何做临终开导

唯有一念话头,是当人命根

为何要用别人的福报优点,来虐待自己

菩提心是建立在责任感,而不是建立在情感

资生资具,地藏菩萨可以满足你的愿

一个开悟的人,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妄想那么有力量,是因为你攀缘它

执着时再来对治,已经太晚了

研读经教时,需要注意什么

华开花落水流无声|纪念妙湛老法师往生一周年

由于这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没有病苦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万修万人去是有前提的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兑现这个愿

元代高僧天如惟则禅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