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30页)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候对于他前世的事情是不是都...
《法华经》讲了一个穷子喻。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离开他的父母到外面去流浪,流浪了五...
在好多大乘经典上,如《法华经》所说的舍身、燃身、燃臂、燃指,这是表法的,不一定...
问: 《地藏经》里的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密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
问: 师父,平时念佛的时候,我是上班回来,晚上坐下来,或者走着念,然后就是念不...
哪五种过失是透过无分别智可以次第远离的? 一、远离外道我执处故;二、远离未见真...
在地藏经《称佛名号品》里面,地藏菩萨利益众生,说个极方便的法门说了很多佛,称这...
现在有好多居士都愿意到庙里面住一住。他们来的目的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是想亲近师父...
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奉事。声飞五天,辞惊万里。金乌西沉,佛日东举...
第十七愿诸佛称名赞叹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我现在教给你们一个最殊胜的法门就是照看你自己的心。 从早上一醒,一直到晚上睡觉...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起一些重大的烦恼贪瞋痴,造...
傅大士,齐明帝时东阳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业为农。建安四年五月八日生,少未...
问: 我的丈夫对我信佛不太理解,以为佛教是烧香磕头等一些愚昧的事情。我怎样才能...
做工夫人,每被昏散所扰,久便退悔。不知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楞严经》云,...
问: 我出家十几年,原先是专修净土。但现在又杂修,也没有专门念佛。将来是否能往...
问: 如果对世间的妻子儿女、财产、事业等等还有留恋之心,但同时也很想往生极乐世...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在的果报,这个造作等流是约...
我们一定要学会爱惜五谷粮食,浪费粮食是暴殄天物,是最损福报的。即便你是亿万富翁...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西归直指》中有一个精妙深远的比喻: 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
佛来到这个世间的一大事因缘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的知见就是法性真如海...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当教彼一心念佛,除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之外...
【原文】 念佛宜小声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声著力念。否则必致受病。当静心净念...
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好像感知不到弥陀的光明,所以无碍里面却有碍了。这个有碍是来自...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很沉闷,有时候很烦恼、苦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中很多...
问: 持八关斋戒,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缘破戒了,又没有师父好发露忏悔,我该怎么办...
【女人但当笃修净业,专持佛号。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自然现生亲证念佛三昧,临...
【原文】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则助亦归主。若泛泛然无所分别,...
【问。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尚美观耶。此土土古圣贤。如尧帝处茅茨。禹王卑宫室。...
问: 老和尚慈悲!禅宗寺院做早课和晚课的时候,拿出相当的时间念佛。早上念观世音...
我们一般人还没有成就圣道之前,是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都具足。我们曾经做慈善事业,...
问: 弟子学佛十个月,念了几万声佛号了,起初是口念耳听,现在是口念心听,心里非...
【原文】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贤在,游普陀者曰观世音在。独不曰西方极...
问: 我以前颠倒生活规律,导致自己得了前列腺结石,按佛法说到底是前世因还是今世...
什么叫沙门?沙门翻咱们华言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叫沙门。 但是他是假...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这个名是假名。用这个假名,里...
等流果是个人所领受的。有两种:第一种,领受等流;第二种,造作等流。先看领受等流...
有一天去一座寺院觐见一位老和尚。到那里的时候,恰好方丈殿里来了一拨客人,在跟老...
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大师生于陕西省郃阳县(今合阳县...
前面的安乐道讲到苦乐的问题,这一块我们全部讲完了。这个以后,谈解脱的问题,就是...
问: 请问法师,念经后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替他背业障? 容通法师答: ...
小的时候在老家,我们那里有个顺口溜:土地是枷锁,儿女是冤家。很形象是吧?那么这...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谓反有罪愆,...
在《法华经》,佛陀说,生死凡夫就像一个乞丐,在三界流转,你作不了主,你自己也不...
问: 我学佛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了,但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进步,有时还觉得想退心。...
一、 阎浮百苦镇煎熬 赖有摩提路匪遥 六字洪名真法界 一声凡念海全潮 浊流寸寸...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
一个人越接近临终时越重要。诸位!我劝所有净土宗的人,不要对自己太有把握。你说:...
坚牢地神跟地藏是一个系统的。坚牢就形容大地,我们一切生活资具全是大地生的,它能...
一旦追求得到而正在享乐的同时,又会为了不能每一件事都满足和对拥有的东西永保不失...
在小乘的《俱舍论》中,有三种无为法。大乘的《唯识论》中说有六种无为法。 《大乘...
定业就是说,这个业的结构非常坚固,它有主动得果报的力量,不必有其他的因缘就会主...
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内外推求。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六方术治者...
尝读十六观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
因为凡夫心念的不同的转动,这些相貌就有很多很多的差别。这个地方有三段。 辛一、...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行有六度。对吧!我原来也给他...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如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
在大乘的学习当中,我们观照真如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属于教门,第二个是属于宗门。...
在净土法门的修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我们佛教徒的信仰素质是不够的。所以净土...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大家会生长在同样的环境,这是...
能够称为祖师的,无论是宗门、教下还是净土宗,一定要悟明心地,禅宗一定是要大彻大...
问: 请问法师:如何在一呼一吸间来念佛号呢?是一吸诵一句,一呼诵一句吗? 大安...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所谓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
我们展开的生命是在分段生死当中。你看分,分是分限的意思,指寿命而言,我们只是一...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非常正知见的一个理,也是一个包容了事的理,但是往往被我...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 例...
问: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个过程中,如何处理见地、修证...
忏罪。我们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佛的教导假使经千劫,所作业不亡。...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他妈妈到五台山来诚诚恳恳地...
每次坐计程车,司机就问:师父,你看起来没有几岁,为什么要出家呢?好可怜!我不知...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这当中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那...
死亡好像还很遥远!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气很坚固,这个是常见。我们很难会想到自己会死...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别各别说明业果各别的相貌。 我们看第二个,因果同时,借缘显现...
佛教它的终极关怀是了生脱死,圆成佛道;对世间的这些家亲眷属、功名利禄,都会从般...
问: 比如我现在还很年轻,身体又好,生活事业都好,我念阿弥陀佛想往生,他会在这...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隋朝时,洛阳有一位居士,姓王,因为受五戒,...
讲到重罪、重业,一定是第一,心非常猛利;第二,跟外境有关系。 四、由事故重谓若...
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
问: 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叫来佛友助念,但几次都没走,是不是这里面有偏差呢? ...
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相互激发的问题。接下来,讲...
这个定业跟不定业是说什么呢?前面我们讲这个业有两种:第一个是讲到它善恶的性质;...
他方世界的菩萨,都尚且渴望往生极乐净土,何况我们这些业力凡夫。我何人哉!我们是...
问: 弟子目前状态是这样的:说我信吧,却做不到通身靠倒,也做不到对尘世毫不留恋...
如果我们就未来的因果报应而言,会把自己的快乐凌驾在别人的烦恼之上。损人利己是表...
信因,在因地上修行要深切的相信:我们就是散乱称念弥陀名号,都能成为成就佛果的种...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这一段是说明唯识无义的道理。...
原文: 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
占察与世间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给出家人算,因为修行可以改变命运,这里地藏菩萨...
业果的轻重有三段: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个,约相续。 我们讲到第二个...
问: 心情起伏不定,如容易生气、冲动,面对这样的情绪不稳定,如何化解呢?佛教徒...
我们了解净土总要,首先要了解净土是怎么生起来的,秽土是怎么样的缘起。这里的净土...
我们想背四十八大愿都很困难。有的人出家多年,背个《楞严咒》,也背不下来。记忆力...
用修行和懈怠的苦乐来比较,来警策我们要精进办道。修行是逆烦恼而动,它当然在一般...
五、加行故重谓或已杀生,或正或当,具欢喜心具踊跃心。或有自作,或复劝他,于彼所...
余前至南京及湖南、湖北讲经时,闻有密宗传法法师每每劝人修习密宗,不必茹素,以持...
信愿行三资粮中,愿是一个中间环节。当这种强烈的愿望,这种欣求心、厌离心真正生起...
说到持名念佛,由于每个人的根性或者与这个法的缘分有浅有深,念起来的时候,有一些...
佛法并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则的真理,既然能得到自在的果地,必有其自在...
最严重的是第三种,邪执故重。所有业里心力强,没有对治,都还算是中品,最严重的就...

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们了解。当然体没有什么好了解...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穷子喻」对我们的启发

【推荐】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烧不可

《地藏经》的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是什么意思

念佛时一直想着其他事情,这个该怎么办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地藏菩萨对一切众生救度的最善巧方法

你到寺庙里干什么来了

道宣律祖传记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诸佛称名赞叹愿

照看你自己的心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弥勒菩萨应身——傅大士的故事

怎样才能消除家人对佛教的误解

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六十多岁的人该如何修行

对世间有留恋,但也想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推荐】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从点滴处注意节俭惜福

病中有没有忘了念佛(弘一大师患重病的故事)

大悲惊入火宅之门,洒甘露润于群萌

念佛放光是何种境界

念佛是要大声念,还是要小声默念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有欲望就能快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破了八关斋戒该怎么办

火里莲花,女中丈夫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

一切的仪规、念诵,都是为摄心而设

什么是有漏与无漏种子

「口念心听」跟「心念心听」有什么区别

游名山不愿西方

【推荐】身体的疾病是前世因还是今世因呢

真假出家人

十方诸佛的功德都在这个名号里面

什么是领受等流果

修行是细水长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趋向解脱的功德

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会替他背业障

亲人是「冤家」还是「眷属」

居士着僧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

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

信佛好长时间了,为什么没有进步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业是怎么来的?造完后又跑哪里去

福报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这位护法神,独护地藏菩萨

欲望永无止境没完没了

回归无为法,缘聚缘散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

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为什么一切法没有真实相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哪个地方有障碍,就从那个地方观进去

净土弘法的第一步

杀生偷盗及邪淫,会导致哪些共业

如何才堪称为净土宗祖师

如何在一呼一吸间念佛号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极乐世界离开了八苦

唯心之理和现前之事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

最难的是了生死

要经过很大的折磨,才能超越痛苦的错觉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提前面对现实,为来生积集资粮

如何判断内心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求子女的方法

现在很年轻想往生,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吗

受驴身偿债五年

对哪些对境造业,业果会越重

皈依三宝,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为什么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却没走

什么是异熟果?为什么要加个异熟

什么是「定业」与「不定业」

有自知之明,回避玄妙之谈,老实念佛

做不到通身靠倒,这样的状态要如何打破

损人利己是表面现象,其实真相是什么

往生在功夫上需要什么条件

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

占察轮相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

为什么要移民到极乐净土

愚钝之人如何开智慧

偷安一世,累劫难出

造业的次数会影响业果轻重

吃肉就是度这些众生,这种说法对吗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这四种念佛功夫,都是同步跟进的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