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36页)

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

随烦恼二十:言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有些人并没有马上...

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吗

问: 弟子听说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怎样打坐才能治好呢? 梦参老和尚答: 你听说...

我求的太多,地藏菩萨不会烦吗

要想成佛,就像商人到海采宝一样,你得请一个入海采宝的导师,要想趣向涅槃,你也得...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先世所造的那些恶业重罪,跟...

修行应发三种心

从上诸祖教人参禅,虽有超佛越祖之谈,其实要人成佛作祖耳。未有欲求作佛祖,而不遵...

《阿弥陀经》与《文殊》《般若经》的会通

等者,略举余经。如《文殊》所云,一行三昧。《大品》所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毕苦...

《阿弥陀经》跟《圆觉经》的会通之处

如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是《圆觉》义。《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好,再就是《...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个时候还有颠倒妄想吗? 净...

心理素质不好,顺境也会产生障碍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三辈往生中上辈者要舍家弃欲而做沙门,但弟子缘分不好,身不...

【推荐】地藏菩萨讲因果报应的道理

【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

在你最高兴的时候,苦跟着就来了

人人都知道这个身体一定要死的,但没有一个人想到我明天会死吧?不会这样想的,没有...

念地藏菩萨圣号,为何能让病好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无忧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离一切愁忧...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弟子也;其有甫欲学佛经戒者...

能把娑婆空掉了,才有资格谈极乐是空

这个实有到底是什么实有呢?上个月有一批居士到东林寺去参学,跟我交流的时候也问一...

净土法门应谨防两种误区

目前须谨防两种误区:一是说末法众生是持不了戒的,阿弥陀佛对五逆十恶的罪人都能救...

本愿念佛,不是信了随缘念念就能往生

传统大德们怎么弘扬,我们怎么去做。所以说宁信古人不可信今人。今人如果说他是一个...

心散乱者,能障正定

随烦恼二十:散乱者,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言恶慧所依者,谓散乱...

六根的见闻觉知,全是自己的东西

我们一生当中,你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全部是你自己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

断疑生信—印祖讲故事

( 第一讲) 好,各位有缘,南无阿弥陀佛。 断疑生信,印祖的开示讲给大家听。 ...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称作「乐行惠施」

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被称作乐行惠施...

参禅与修净土的人,还需要研读经教吗

原文: 有自负参禅者,辄云达摩不立文字,见性则休。有自负念佛者,辄云止贵直下有...

地藏菩萨跟其他的菩萨有何不同

【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 地藏菩萨跟其他的菩萨不同,众生有苦恼的、有困难...

临终时,听到佛号的利益有多大呢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

此识心无体,不能孤立而起

我们现前随事缘而起的种种分别之心即是识心。此识心无体,不能孤立而起,依攀缘而为...

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

吾人多在学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于此着力,不能顿见自性,...

五戒之戒相释

1、杀生戒 不杀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杀是用各种器具,断绝有情生命。杀戒以杀人为...

盘中血肉,皆是历劫父母

这里引用《梵网经》的一句话。我们受菩萨戒的人为什么要行放生业,是以慈悲心故,行...

业力要得果报,有两个条件

在整个藏教的《阿含经》,它在处理我们的生死业力这一块,跟净土宗非常类似,都是一...

一边念佛一边追剧,这样是没用的

念佛就要时时刻刻心中要有佛,用这个声音先摄住我们的耳根,然后通过耳根最终摄住我...

见自身微尘与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

菩萨遇到怨家该怎么做

现前难行,怨有情所现作一切饶益事故。 什么叫现前难行?就是说,菩萨遇到了怨家,...

如何契入佛经和祖师的著作

问: 由于弟子根机陋劣,且语文程度也不好,对于义理深奥的经典与祖师们的著作也很...

《阿弥陀经》与《维摩诘经》的会通

《净名》《法华》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国,即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是净名义。《...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往内归就是不生灭,往外就是...

俯提劣机曲护初心,唯此法门最为第一

原文: 倘惑业未尽,道果未成。纵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经生死,进少退多。以道不胜...

至诚念佛可以转业

原文: 又学道之人,凡遇种种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会。逆来顺受,则纵遇危险等事,...

憨山大师与母亲的故事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父亲...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儿女归途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说: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

至诚念名号,度一切苦厄

一九二三年,袁海观有一个二媳妇,年纪已经是五十多岁了,很有学问,她生了两个儿子...

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我们中国的佛教行门就是修持的方法,可以说是禅宗和净土最为...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

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名字,依止圣言量的这些名字。...

万境本闲,惟人自闹

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老人住山之法。因示之曰: 古人住...

以恭敬心供养佛像的功德

前面是把佛像给造出来。有些人他来到寺庙的时候,这个佛像已经有人造好了。他怎么样...

从第八识而起,又汇聚到第八识里

【众生者。色受想行识五阴。众法相集而生也】。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法集合在一...

地藏菩萨的第一大愿

地藏经的第一品《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品就是第一大愿。谁的神通?佛的神通,也是...

您做菜时有没有发过这种愿呢

我们怎么样来训练这个心、怎样相结合呢?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例子很多。我们好多女道友...

身上带这个咒,一切灾害毒害皆不能害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书写此咒。...

极乐世界的空间解脱境界

《华严》一微尘中,具足十方法界,无尽庄严。此则如《大本》云,于宝树中,见十方佛...

两位大师持名念佛求生净土

智者大师虽然他是在教下(天台)专攻专修,但对于西方净土是一往情深。他日常生活都...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有到达目标,你就命终了,寿命...

【推荐】人生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我们一定要视之为身世无常,幻缘虚假,这是一种无常败坏。这个是无常观,其实这个地...

戒律衰败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

持名念佛有三大殊胜方便

我佛所说无量行门,皆是随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而求其于方便之中殊胜方便者,则莫如...

一切唯心乎

云何是心?曰十法界是。云何是十法界?曰地狱,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

北宋高僧大通善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佛法传入到东土以后,一开始有点尴尬,就是佛教讲的空,中国...

这个嗔恨心的破坏力,危害性最严重

因为贪心得不到满足,所以心里不满意、嫉妒、嗔恨、怨恨,贪心得不到满足了反而为嗔...

重僧宝之名义,防世人之讥嫌

尝闻:骊龙颔下有珠焉,雨一切财物,凡有求者,悉皆如意,故名如意宝。其余世间珠玉...

阿弥陀佛常在西方亦遍十方

《华严》不动寂场,遍周法界,故云,体相如本无差别,无等无量悉周遍。此则如《大本...

极乐世界的见闻获益

《华严》喻药王树,若有见者,眼得清净,乃至耳鼻六根,无不清净。众生见佛,亦复如...

为什么用恭敬心对待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 请问法师,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呢? 大安法师...

为什么拜佛称念佛名,就能够究竟成佛呢

这以下是关键了理观的智慧。前面是讲到原因,就是因缘的善行。所有的因缘,理论上都...

药师佛国与西方无异,何须定愿西方净土

又问:东方药师佛国,依正庄严,与西方无异。又有八大菩萨,临终示路。亦可往生,何...

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

《华严》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此则如清凉云,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故。《佛说阿弥陀经...

空观是空掉妄想,不是空掉外境

空观智慧的修行就是你的心经常去想一件事情,就是你本来什么都没有,你要经常去想这...

戒法是否允许重受

关于重受的问题: ▲《业疏》云:若准《多论》,不得重受。 在《萨婆多论》中,规...

【推荐】拖尸人的惭愧与忏悔

本是骷髅骨,曾将诳惑人。昔时看是假,今日睹方真。省庵大师 我常常在想:自己究竟...

知天命就是知因果

富贵、贫贱,这种因果是跟你的善恶业力直接关联的,这种报应是如响应声。你对山谷里...

极乐世界的往生者有重量吗

问: 佛经中有描述,极乐世界的地面有落花,诸上善人踩上去会微微下陷。极乐世界诸...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惭愧。有三个问题想请 师父...

净土法门如何理解「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

信众:请问师父,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的区别是什么?在净土法门如何去理解? 大安法...

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这样发愿

在这世缘当中、在生老病死苦当中,特别在病的当中,那病严重的时候、痛苦要厉害的时...

未得到定之前,要减少睡眠

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诵,第三种是营福。 这个修定...

到临命终时,就是凭本事了

你平常的功力如果不是坚定的,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冤亲债主找你算账,你要想战胜他们...

不记得前生并不意味着前生不存在

问: 法师您好,我是一个愚昧的人,佛说有三世因果,人有前生后世,可是我记不得前...

为什么倒霉事总找上我

南宋词人辛弃疾曾感慨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确,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奏...

净土三资粮之如何发愿

云何作愿 世亲菩萨在《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往生论)中讲:若善男子善女人,...

追求它是伤痕累累;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

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你追求它,当然是伤痕累累;你...

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

随烦恼二十: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毁犯为业。 正知,在《广论...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说起跟佛陀结缘,当然造佛像、...

我祈请佛力加持,可为何总碰到不如意事

问: 我每天都念佛回向给我妻子,祈请佛力加持工作顺利。可每次机构改革时,她总碰...

为什么有的人就是赚不到钱

每一个人各自的因缘不同,有福报跟没福报相差很大的,不是他脑子不好使,也不是他生...

这两种人难入道

遇苦、受苦、知苦、觉苦,当下生什么心?厌心还是怨心? 常人遇苦心生抱怨,以为都...

在这个五浊恶世,唯有念佛才能解脱

宗门教下,纯靠自力来解决生死问题。如果说在晋唐之际,还有这种根机的人,到了末法...

虔念观音圣号,化除刀兵厄

印祖当年还请许止净居士,专门编了一本《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很厚的一本,大家...

无尽大悲 矜哀三界——宏海法师浴佛节开示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是农历的四月初八,是我们大觉悟者释迦牟尼佛降生的纪念...

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

佛教传入东土以后,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生生不息,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

十方皆有佛国,何须独愿西方

问:信行愿三,既闻命矣。但十方皆有佛国,何须独愿西方? 答:以彼土中阿弥陀佛与...

持地菩萨因地如何修福德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逐境,追逐一切境界相。就随...

佛经不可不读

原文: 予少时见前贤辟佛,主先入之言,作矮人之视,罔觉也。偶于戒坛经肆,请数卷...

念佛怎样才能达到成片

问: 念佛成片,究竟怎样才能达到成片呢? 成刚法师答: 佛在阿弥陀经里,首先说...

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

《楞严经》的法门,就是一个转,转因缘之法而回到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个转字是很重要...

知道前生是出家人,何不恢复出家人的事业

印祖在《文钞》中说,在苏州有一位吴引之先生,是晚清科举第三名(榜眼),这个人长...

佛国之土本无秽无净,只因众生心分别故

问: 您曾于鼓山法界学苑依止慈舟老法师学习《华严经》五年,请您谈谈华严宗与净土...

地藏菩萨最初的发心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

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素呢

印祖在一生的弘法当中,他很痛心地看到这么一个事实,就是很多修行学佛的人,他懂得...

【推荐】要修当前一念才能往生吗

问: 请问法师,念佛法门必须要修当前一念才能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 念佛法门的...

诳者,为护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

随烦恼二十:言诳者,为护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能障不诳,邪命为业。谓矫诳者...

阿难尊者示现修行的苦恼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