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45页)

受持《金刚经》,前世重罪变轻贱报

读诵、抄写、宣扬《金刚经》的人,在别人轻慢你的时候,或者说话也好、做事也好,证...

当你不高兴的时候,查一查原因

唐朝时候,有个宰相叫鱼朝恩。有一次,国王接见一个老和尚,是国师,国王封的国师。...

怎样能使心不要躁动

须菩提问佛说:一切发了菩提心的人,怎么样把他心住到菩提上?降伏,就是他不住在菩...

居士经商不得贩卖刀网等伤生之具

居士经商,既无大劳,又极自由,正好依佛法行事。 在家佛弟子经商,当然也非常辛苦...

一切资具受用都是临时的,不是究竟皈依之处

这个也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比方说嫁女,不必要都去鼓捣被子,这被子够盖的就行了,...

改掉贡高我慢的习气

我们要随时观照自己,检视是否有贡高、我慢的习气,如果有,就一定要修正。 想改掉...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一) 放下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告诉我们二个字:放下。金刚...

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古人说,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就是说教育要从早、从小。 教妇初来,就是新娶进门的...

念佛感通清净实相

什么叫清净实相呢?清净就是断除一切烦恼、习气;实相就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的体相,...

人生即便借宿,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多借宿人家。僧侣,更是如此...

《六祖坛经》慧能诗偈集

第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二首 说通及心通...

宏海法师:净土决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学,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猛利的出离心啊!归去来,魔乡...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原文】 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扬扬自...

真学佛者视一切众生为父母

新都王自安居士,有子应辰,幼业儒,一日思生死事大,发心出家,遂自剪发走匡庐,礼...

谨慎处理家庭暴力事件

如果家中有暴力事件,先要分析原因,作为预防暴力事件再度发生的参考。 发生暴力事...

贡高我慢之心,易招来宿世怨家对头

原文: 喻如一人,小有才,亦小有修持,心中便觉得我很高明,很有修持。因此贡高我...

生命操之在我,心境决定处境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当我们今天...

摄受之力与念佛之诚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实,偏,圆各异,无非令一切众...

一切众生若干种音,菩萨悉知悉见

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

近代高僧圆瑛法师

一直到现在,我们很多人的主观认知里,还是依然把佛教、佛法、信佛的人,当做一种避...

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做

道德首要做人基,学是成就功德地,耐得人事多历练,心平气和成大器。 有年轻人来访...

胜鬘夫人的十大弘誓

胜鬘夫人是佛教的模范优婆夷,也是一位典范信女。她是波斯匿王和末利王后唯一的掌上...

烦恼没那么可怕,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对待

如果为众生难度而烦恼,把烦恼归结在众生身上,那烦恼就是外在的,我又何故烦恼?当...

自杀的人一定是愚痴糊涂人

自杀的人一定是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是无明的人,是愚痴的人,是糊涂的人,是迷...

【推荐】依止真实信心念佛,才会把光明显现出来

我们手去摩头的时候,产生那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佛陀回答: 是故当知,觉触与...

三种层次的念佛人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念佛分成三个层次: 初学...

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带动心力

诸位!我们这样想,当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两种力量:一个是能念的心;一个是所念的佛...

明海法师自述出家的心路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缘,看了一本介绍弘一大师的书,从而接触到佛教,一...

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是在争成败争对错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

释迦古佛示现的启示

释迦牟尼佛是古佛再来,在娑婆世界这一期的示现中,他是个历史人物,不是一个神话人...

【推荐】修净土宗的人至少要明白三个道理

1、第一个,你要能够了解弥陀 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哪些?你念这句佛号背后有四十八愿...

五盖四障与八寻思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三十七于他有苦不为拔 《集颂》:疾病、根残、体缺肢,远行、疲困...

念经时的妄想和昏沉,该如何去对治

很多道友说我念经的时候妄想很多。你若是念念经不知道到哪儿去了,有时不修行、不打...

持戒的功德为何超过布施

持戒跟布施有什么差别?两个都是修习善法。 我们这样子讲好了,布施本身他心中是没...

一代高僧中的典范--弘一大师

我们都常讲到说,出家为僧,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一个形容叫遁入空门,就是要狠...

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

原文: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志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

原文: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

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地藏菩萨本愿经》 假设要是遇着欢喜行淫欲的人。和自...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林夫人是孙庆泽的母亲,宿世即种植德行,天性贞淑贤惠。她孝顺亲长,敬重丈夫,教导...

莫追忆,莫等待,莫犹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依修行的标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一定要把修行的理念应用在...

【推荐】你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我们从六根的相状来看,我们的确看到每一个人的六根不一样,你看有些人眼睛很好,看...

知道生命从哪里来,才有办法改变它

在禅师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公案: 六祖大师有一天去参加一个弘法的法会,这时候吹来...

【推荐】美好的饮食跑到嘴巴里为何变猛火

当我们的舌根去接触这美好滋味的时候,那甜美的滋味其实是不真实的,它是缘生无性当...

多欲的过失

《大智度论》当中,有一个小故事,说明多欲的过失。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工人,他...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

问: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是先开示吗? 净界法师答: 我们到了一个临命...

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

修净土法门,唯一的行持,就是诚心念佛。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要念佛?现在先就字义...

净土法门能解释通途法门吗

问: 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不能以通途法门的法理解释,那么净土法门能解释通途法门...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周利槃陀伽,此云继道。其母省亲,生于路傍故。姿性鲁钝,惟诵半偈,证罗汉果。《弥...

钱伊庵居士的深憾事与护法心

印祖曾经高度赞叹彻悟大师法语:红螺示众法语,皆可以继往圣,开来学,惊天地,动鬼...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这个经书或这个论藏啊等等,都是能够供养的,就是把经啊,放...

初心念佛,谁能无有妄念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贵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喻如...

怎样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问: 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呢? 慧广法师...

妄念纷纭只是一念

承示近来做工夫,于本地渐有入处,欲得秘密一语,以为捷径。原夫此事本来无密不密,...

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

【原文】 宋儒有言: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 此说高明者自知其谬,庸劣者遂...

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所以一切众生,生死相续,...

菩萨行布施的时候,以法施为重

菩萨行布施度的时候,是以法施为重,以法布施为最上等。大家都读过《普贤行愿品》,...

心生瞋恨,我们就上当了

我们被人家欺负了,被人家辱骂了,被人家误解了,不瞋恨实在太难了。所以它是我们修...

饭要自己吃才能饱,道要自己修才能成

最近听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居士半夜家里突然有人敲门,进来几个人说自己有神通,...

宏海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讲) 好,诸位,我们一起合掌。 还是依旧,先念三皈,请大家,各称法名。 ...

从痛苦中觉悟,往生的力量才能坚定

佛陀出世以后,先讲生死流转的果报。我们前面讲人天乘的时候,佛陀对人天安乐的果报...

静虑能得三种功德

静虑三品者,一,安住静虑;二,引发静虑;三,成所作事静虑。 前面的四种功德,都...

为何放不下?因为还没看到人生真相

你能够真实的觉悟,你才能够真实的放下! 今天我们讲到如何正确地看待我们今生的生...

「忍」为成佛第一行

法锦自言性多瞋习,老人因以方便调伏,而示之以忍辱法门,更为开导之曰: 永嘉大师...

学会从奉献中获得法喜

论语里面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天天学佛的教法,就是要把自己培养...

拯救刀兵劫的万德洪名

一个个人他不信因果、不信有报应,不信这个举头三尺有神明。他只信我这一辈子,我只...

梦参老和尚30句法语开示

01、想调伏无量劫的烦恼,我们要以善止恶。用善念来对治恶念,让恶念不生,善念多...

每个人进入佛门都各有因缘

原文: 人之入道,各有因缘。近来甘肃一弟子,名郑哲侯,年六十四岁。六十以前,见...

佛堂必须整洁,才会有功德

若见他人对佛经像有不恭敬者,宜于二人共坐时,细细以正义劝之。 在家佛弟子,非常...

只要往生到极乐,都能获得不退转

正定聚者,拣异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进退未定。今生安养,无论高下,皆不...

如何能够不见别人的是非过患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如果我们懂得观...

生活七巧,减少困难障碍

做人不能太过刻板、执着,不可以不知圆融、变通,否则在做人处事上会增加很多的困难...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父亲

问: 为什么我爸爸总是夜不归宿,谎话连篇?这到底是什么恶缘? 我是2017年7...

关于吃素的两个认知

慈悲心的直接的表达就是不杀生,我们住在沿海地区的众生常常杀业很重,喜欢吃海鲜。...

我们能听闻这部经,要感恩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我们看这个名称,在佛的层面是他无相,当然没有名...

民国高僧谛闲法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给大家介绍了这么多的净土祖师,几乎都是遥不可及,为什么呢?都...

宏海法师:蕅益大师法语

(第一讲) 阿弥陀佛!各位实修群里面的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同修,大家晚上吉祥...

拜佛很重要,但身体有病不能拜,该怎么办

问: 师父您好!阿弥陀佛!从昨天到今天,师父一直说拜佛很重要,身口意一定要忆佛...

见坏法者能呵责,当知是人真佛子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信仰者陷入了一个误区,什么样的误区? 慧思大师在讲解《法...

念佛摄心的方法

原文: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 ...

功名富贵如何能求得呢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

修净土法门勿废金刚经

勿废金刚经。 就是《金刚经》的诵持不可废止,意思是,不能在别人诵持的时候你去阻...

患难病苦应称念观音菩萨祈求加护

称念观世音菩萨,患难病苦应念观音加护,眼疾尚未愈,而热无避处,又加时疫。此众生...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图自在

禅人生长休邑,少贾于江湖,因厌尘俗,至匡山礼续芳和尚薙发。老人自南岳来休夏金竹...

爱不必喜,憎不必怒,一切皆如梦事空花

【原文】 语云:爱其人及其屋上之乌。言爱之极其至也。忽缘变而情迁,转爱为憎,憎...

没有一番静气,人生就过得很忐忑

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 就跟我们吃素一样,别人看你们吃素有什么好吃...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种,行足还加愿力坚。 路乏资粮终...

学佛不是不顾家庭,而是让人看破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可以的。 当我们了解到佛法以...

只转心,而不精进做功课有用吗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的只园寺,平常修习极乐净...

福报大的人,做事情就比较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跟福报大的人一起出行会异常顺利。 比如某个堵车...

北宋高僧宗赜法师

宗赜法师是宋朝人,宗赜法师的法脉是从禅宗一脉下来,但是他对于净土也是情有独钟。...

分手后仍放不下他,该怎么办

问: 我和对象分手才二十天,这几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下,天天想联系他,总想着再...

找到业障的根,才能够真正忏悔

我们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时心要在道上,要防心离过,所以金山活佛说,修行就...

净土宗简易而圆顿,如暗夜璀璨莹彻的明珠

21世纪是科技与市场迅猛发展的世纪,也是人们对精神故园安心立命寻觅最切的世纪。...

龙裤国师念佛成就的公案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国师,名号为龙裤(法名已经佚失),俗姓郭,福建漳州人,从...

夜夜伴佛眠,朝朝还共起

阿弥陀佛之身,是与诸佛同一法身;阿弥陀佛无心,是以苦难众生的心为心。我们每个念...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我们自身,依...

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问: 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净界法师答: 我告诉大家一...

找回曾经的幸福感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时候,一毛钱一包的辣丝儿,一分钱一根的粘牙糖,我们吃的幸福感...

众生最大的也是最难断的贪

柏林禅寺在唐朝出过一个伟大的禅师赵州从谂禅师,他的舍利塔现在还在这里。赵州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