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53页)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既然来学佛法,入...
原文: 汝之性情,每好作无谓之话说。汝家不充裕,兼有老亲①,何得云欲觅清净处所...
为何不能栖心道业呢? 我们有种种执着,虽修学佛法亦不入心。我见炽盛,贪嗔痴具足...
佛门中关于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观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要注意的是,佛门中的观...
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骄傲,也是根本烦恼的重要组成部分。 慢心会使我们妄自尊大...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等,是修大乘菩萨道者...
有人问:我念这尊菩萨好呢,还是念那尊菩萨好呢?告诉大家,念哪一尊菩萨,功德都是...
很多人刚开始接触佛教的时候,都是带着一种有求的心态。就好像觉得往这个功德箱里塞...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说一说,关于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因为好多时候...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说说,又一个佛门常见的概念,叫做十...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想跟大家讲讲,这个众所周知的布...
昨天公众号后台收到居士的留言,问能不能说说衣服的事。 那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出家人...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为堪忍,意思是这个世界充满了诸种苦和...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参师访友,历尽艰辛,心心念...
前面我们讲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了。慧眼是断除见思烦恼,证得...
阿弥陀佛,诸位吉祥。 今天呢给大家说一个《佛灵僧不灵》的故事。因为在我们南海普...
原文: 予昔在炼磨场中。时方丈谓众云:中元日当作盂兰盆斋。予以为设供也。俄而无...
原文: 汝继祖母柴老太夫人事,已忘记。汝果真发孝心,即柴老太夫人堕于恶道,汝能...
我等众生骄慢、刚愎自用、愚痴颠倒还自以为是。佛陀有种种的善巧方便来调伏(调柔降...
社会是由一个个的家庭组成的,而夫妻关系可以说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但是由于...
念佛珠,念佛咒计数,变装饰; 佛像是恭敬供养,却变艺术品; 寺院是修行办道处所...
原文: 不但此也,即绝无信愿,绝不修持,知有弥陀圣号,亦为不可思议善根。何以故...问: 家里人不信佛,弟子因此很困惑,我该怎样做才能引导他们都能走入佛门呢? 宏海法师答: 因为每个人宿世的...
我们做善事没有根,这回做了,下回可能不做,做一做也可能后悔。有这种事吗?有,还...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阿难,是修行人,...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
若当来世佛诸弟子,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勿当自纵以起放逸,...
在我国佛教史上,虽有好几位人物,由僧尼还俗:例如:朱元璋还俗做皇帝,刘秉忠还俗...
我们都知道,修行其实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乐,就是这念心能时时放得下、提得...
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 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 傍华随柳须...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青草半埋红粉骨,黄泉多见黑头人。 献珠龙女疾...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来,才有证得一心不乱的希望。如已证得一心不乱,则了...
娑婆言释迦,西方言弥陀。先释迦者,教所由兴也。孺子封侯,尚不背本。凡夫入圣,岂...问: 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 成刚法师答: 这个附在人体的,《楞严经》说,天魔就是指欲界第六天...
普陀山有三大寺,我们现在第二大寺法雨寺的山门口,前面的就是普济寺,山上的就是慧...
这个娑婆阎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么呢?忍苦,就是苦难的世界。这个世界众生能忍...
我们再看什么是天眼。天眼是修学五戒十善所感招的果报,天眼是天人所具足的眼界。这...
为什么信佛好多年了,还没有什么成就,什么原因呢?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造太多了,你...
谦卑比山高比海深,无所不容。傲慢比麦芒尖比针孔细,无所不入。 出生五十多载以来...
晋穆帝升平元年(西元三五七),昙摩竭多在洛阳依《僧祇尼羯磨》及戒本,为竹林寺净...
某人曾经说过:「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会集本出来之后,很可惜印光大师已经往生...
【原文】 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梦幻扫之,可乎哉? 今人于...
财色与酒,名为三惑,臣耽丧家,君重亡国。《法苑珠林》 这段偈子出自《法苑珠林》...
【原文】 人对世间财色名利境界,以喻明之。有火聚于此,五物在傍,一如干草,才触...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时代呢?叫末法。末法是什么情况呢?魔胜法弱,邪说横行。明明是正...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
我们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利?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说明我们没有准备好,机...
如果学佛了,大家都互称师兄,也称为道友。道友就是以道为友,大家在一起的目标,是...
我们这个发心的,学华严的每一位道友,如果没有利益众生的大悲心,在华严教义讲,你...
一、生于乱世,七岁出家 省常大师,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字造微...
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不断破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一切诸漏,逐渐证悟佛性,但前提是通...
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现在...
在楞严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点是很重要。起跑点错了,你整...
这个见就是我们凡夫种种的知见,当然以我见为根本。这个我见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个地...
我们看第三段的烦恼浊。烦恼浊是由想阴引生的。想的意思就是于境取相,施设名言。我...
我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有一个老母亲,老母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雨伞的,小女儿是...
剃度出家在年龄上有何要求?一般说来,我国当前对于出家为僧在年龄上有所限制,小于...
僧,梵语叫僧伽,简称为僧。僧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单个比丘不能称为僧,一定是四比丘...
说起鸠摩罗什大师,那就很有故事了,故事很多,也很精彩。首先看鸠摩罗什,翻译成中...
我们讲肉眼看问题,肉眼是我们凡夫所具足的眼睛。从空间的角度来讲,他只能看到视野...
那年春天,我与几位师兄到东林寺拜见大安法师,法师正在会客,我们坐在一旁等待。第...
简略地介绍六祖禅法,有三句口诀,这三句口诀,就是在《六祖坛经》里讲到的:我此法...
无论修禅、念佛、诵经,或者持咒,修哪一门都要认真去修行,丝毫不马虎,假使一秒钟...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的故事呢,我们又挪步到这块石头这儿来了。大家看到了惟...
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 生前徒费心千万,死后空余手一双。 《醒世歌》...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到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若遇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如...
【原文】 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
《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从观自在菩萨到是无等等咒叫显说般若,...
如果我今天烦恼了,就要想想是谁给的我烦恼,实际是自己心里接受了不顺的境,所以就...问: 佛教中对婚姻的要求是一心一意,而现在社会价值观是在谈恋爱时就同居,与婚姻相同,都是单一性伴侣。谈恋爱...
宋朝的草庵禅师是一位禅宗的大德,同时也是弘扬净土的。在草庵禅师《念佛诀》一文中...
昙鸾大师,是魏朝时代雁门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上五台山上去游玩,偶然间发现到神...
世间的众生,正当处在急难痛苦的时候,号叫父母,呼天唤地,却不知父母人王天王等,...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无处不在观世音菩萨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
八十年代初,我和妙师父一起去陕西乾县落发,当时我穿着一件带帽子的猴猴衣(棉猴儿...
在佛法当中,我们学来学去,也没有离开这一念心。 在广东的一个农村里,有一个人一...
有人说,受了戒就有了束缚,而且还有犯戒的危险,犯戒又要堕落,所以还是不受为好。...
我们念佛的最大障碍,是把它想得太难了,好像生极乐世界是遥不可及的样子,其实很简...
很多人都想去祈祈福,烧烧香、拜拜佛、放放生。佛教非常鼓励放生。中国最早的是我们...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专程前来拜访佛陀。他给佛...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梦中何必争人我,放下身心见乾坤。──古德 这是...
佛宝、法宝、僧宝称之为宝,略有六义:一希有义,二离垢义,三势力义,四庄严义,五...
下面谈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的品名: 入就是证入。 不...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
一、舍利佛 好,阿弥陀佛! 各位与大觉世间有缘的同修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再...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来到普陀山,不管每一座寺院里边,无一例外都会有一个天...
好,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想跟大家说一个主题,就是关于...
好,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有缘人,诸位吉祥。今天我们想跟大家讲一个话题,就...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个话题,就是万...
第一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
一、是净土论典中最佳著作之一 一来我们一直在专学专修净土,对《阿弥陀经》、《无...问: 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呢,他还有人间的记忆吗?如果不能保留人间的记忆,那享受极乐的又是谁?那人去极...
关于精进修行这一点,连外道都很强调。 有一个修仙道的,拜了一个老师。老师说你想...
东晋慧远大师在东林寺率缁白二众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其中有一...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
一、上香(三拜) 上香三拜 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 三、忏悔(三称...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八念法门。 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
有一位年轻的学生,和同伴到远方旅行,长途路遥不堪疲困而停止向前。同伴催促他:我...
《释门自镜录》里记载,有一位叫法衡的比丘,他也是好心出家,羡慕于道来修行的。但...

为何而来 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娑婆世界里,实在是举步维艰...

一切法门中,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若修念佛,则实为稳当之极

岁月年华,不与人期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项

慢心的几种不同表现形式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念哪一尊菩萨好呢?

不要再「傻傻」地求了

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

何谓十二因缘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见的布施

说说出家人衣服上补丁的事儿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佛灵僧不灵

阿伽陀药,万病总持

这样去念佛,即使堕于恶道也能往生

佛陀让众生知苦乐法,走解脱之路

从佛教的角度来处理婆媳关系

这就是佛教之悲哀啊

知有弥陀圣号,亦为不可思议之善根
如何引导家人都能走入佛门

供养的时候,天上的宫殿也给你修好了

为何佛弟子把吃素看得那么重要

二六时中该怎么念佛

甘心忍受消业障,业障就会消失

出家人的舍戒与还俗

寻回原本清净的自心自性

行时正好念弥陀,心头念念绝娑婆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

为何有的念佛人临终前先感恩释迦佛
造了什么业才会堕落成附体的大仙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谁是高僧

娑婆世界是苦难的世界

天眼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同样的布施,为何受福不同

我为消业,抓了三副禅药

中国首位比丘尼净检法师

【推荐】《无量寿经》会集本的重要错误

念佛如同醒梦

三惑之害,不可不慎

人对世间财色名利的不同反应

神通跟生死毫不相干

为什么有人越学佛越苦恼

我们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不顺

把佛友当成朋友,是很可惜的

华严的大悲心

净土宗第七祖省常大师画传

每日的课诵对居士修学尤为重要

净念相继如母忆子

【推荐】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

「我见」是怎么产生的

烦恼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境无好丑,你怎么想就变成什么相貌

百岁奇僧预知时至,选定奇人继任住持

僧团的六和敬是哪六和

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鸠摩罗什大师

众生的苦恼就是错认一切都不会变化

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样

六祖禅法之三句口诀

不念佛没生病,念佛后反而念出病来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二龟听法

生前徒费心千万,死后空余手一双

观音菩萨如何救苦救难

怎样才算是真信佛

《心经》那么好,要如何去运用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为何把婚前性行为定义为邪淫

念佛窍诀仅一个字

昙鸾大师的往生故事

唯有这句佛号,是应当尽心竭力的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说「道」

猴猴衣的故事

你在哪里,哪里就是风水

解脱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为舟航

念佛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放生分为三品

能让在家人获得现世后世安乐之八法

世间的人情冷暖瞬息万变,如何去因应它

为何把佛、法、僧称为宝

怎样理解《普贤行愿品》中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会性法师:赞佛偈略说

宏海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们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韦驮菩萨

宰相之子的故事

修平等心,去除贫富贵贱之分别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为何要学习印光法师文钞
往生到极乐世界后,还有人间的记忆吗

外道精进的故事

僧济法师的往生故事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在家居士每半月五戒诵戒仪轨

【推荐】修行中的八念法门

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