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23页)

怎样面对生病

有人问:怎样面对生病? 下面就这个话题谈谈我的一点认识,给大家作个参考。 我们...

应切实布施于别人,扬弃沽名钓誉之心

当我们给人以好处,做有利于人的事情的时候,不要存在受人赞扬、得到回报的心理。 ...

闭关念佛截住妄念流

这句佛号一定要如香象过河,要截得住意识流,截住它。如果截不住,有时候就是十天百...

真正皈依三宝了,哪有这些魔难

我们一般的佛弟子,你得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说我自学看很多经论,你不能算佛...

众生轮回的三大根本原因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修供养者,应忆念三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

【修供养者。忆念一切佛法僧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 修完了供养,你要静思。这...

人生要经营的是你的「内心」

楞严经把生命分成二个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心中的妄想;一个是涅槃...

如何判断自己能不能往生

到晚年的时候,有两个指标可以看得出你会不会往生: 第一个叫都摄六根,另一个叫净...

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修行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理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三业...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义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于大佛顶呢?这就是楞严经所要...

念佛必须持戒

不管修什么法门,都必须持戒,当然念佛也不例外。 戒律对于我们学佛的人,不管是出...

欲求长生,莫如净土

佛眼见无量劫事,故自古及今,无所不见,又戒人妄语,必不自妄语以诳人,又戒人有我...

念佛就是开佛知见,恢复自己的本觉性

因为人心本来是觉悟的、光明的,其体周遍法界。只因无始暗动,被六尘所蔽,人们的知...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看见天、看见云彩也忧愁,听见其他的声也烦恼。多念佛、多修善...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 发心,正见,修行,证果。 发心、正见这两科是基本...

如何念诵准提神咒

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无不称遂,似如意珠一切随心。 所谓...

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这个地方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的这种无作的功德。无...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吗

在佛门里,袈裟是代表佛陀的传承,佛法的正传。所以没有受过戒,是不能披袈裟的。尤...

学佛的失独老人很痛苦,应该如何面对

问: 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意外去世,我很伤心。佛教...

忏除三障诸烦恼,是哪三障呢?

第四行愿:忏悔业障愿。 这个忏,原来也叫忏摩,是梵文和中文结合,翻译中文叫悔过...

阿难示现的是凡夫,还是初果的圣人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们大家都在学佛,究竟学佛为什么?不少人对这问题认识模糊,不加重视,有的甚至是...

觉得唯识学很沉重,可以看看《楞严经》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佛学院的时候,其实我喜欢的是...

离开一切幻灭就是真实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在六道众生一切过程当中,不达一个...

至心精进,何愿不得

【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

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多,我们假设每一个人对阿弥陀...

念佛的秘诀与方法

我们修念佛法门,有没有秘诀?印光大师这样告诉我们,如果有人说:我有一个念佛的秘...

自律管好自己,慎独切莫放逸

我年轻时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间的墙上贴着作息表和功课表,旁边写着:自...

学佛可以不求生极乐世界吗

我们经常说我们的业障重,其实我们的业障还不重,原因是什么呢?业障重了我们不会闻...

这些在家居士团体,易养成我慢之心

优婆塞与优婆夷是佛门四众弟子,译为近事男与近事女,即亲近奉事三宝和受持五戒的在...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过程当中,倓虚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言:不迷、不取、不动。这六个...

把地藏圣号念好了,这些法就都会了

我们中国汉地修的禅定,都是修的祖师禅,问念佛是谁,直接消灭我执,找真我。这就是...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觉也,修持首楞严王三昧,你的智慧光明会慢慢地...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

从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师的出家经历

从初次接触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从高高在上的自傲和两指不沾阳春水的清闲到...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什么意思

整部《楞严经》的修学重点,就在破妄显真。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就是修学不迷、不取...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个叫李源的,他的父亲是东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的。当安禄山造反的时候,把他...

佛法的修学,一定要靠你自己觉悟

二,真、妄。 当你把心拉回来的时候,就要处理真妄的问题。你不是心拉回来就没有事...

想学《楞严经》,要先放下这些

你要想学《楞严经》,放下识心,放下一切执著。就像一张白纸,原来什么都没有,你想...

凡夫的六根就是轮回的根源

人有六根,有六尘,有六识,这是我们身心的一种组合。六根就是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

业感缘起——业​果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漏果二种。有漏果是有漏业因...

佛陀是如何来统理大众的

处众能伏说,远离二杂染,无护无忘失,摄御众归礼。 这讲到佛陀调御众生的方法。 ...

生命的十个阶段

再看人一生的情形,人有十时,就是把人的一生分为十个阶段。唐代的道世法师作过《法...

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

总而言之,大白牛车的启动,我们讲过有三个次第:安住、观照、发愿。先安住一念清净...

菩萨所行法门无量,以六度为其根本

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是其根本,以大悲为基础,以方便为究竟。《华严经》云:发菩提心者...

何谓「三法印」

印者,印定义。法相楷定不易之义。内外之分,真伪之辨,正邪之别,皆以法印印定其说...

修悟兼顾莲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般修行功夫不得力的,就是大修...

佛学之宇宙论——四劫

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坏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译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

佛学之宇宙论——欲界

欲者贪欲,淫食二欲强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为欲界。此界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四洲...

往生西方可以自己预知时间吗

问: 人往生西方能预知自己临终年、月、日、时吗?在同修居士佛友中,女性人数占大...

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果色。 一、业果色。 比如说...

国土有哪三种

我们要知道,极乐国土不是业力所感,我们再三强调──这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所变现! ...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众生但有性德佛乘。 二、名...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

存什么心太重要了,这是保持人身的条件

有人曾经问过一位僧人:人的身体为什么是直的,站着走路,而这些畜生的身体为什么是...

已生的恶法令断,未生的恶法令不生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之后,接下来应该要修助行四正勤。四正勤有四个法门,能使我们不断...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

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归根结底是因为贪图欲望,正如一位大德所言:众生欲除苦,奈何...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众生燕雀处堂,罕思出离,惟逆境当前,庶...

九品往生之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这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世善,就是他不是修出世间的善法,只是修世间的...

修净土的重点,就是要对极乐生起真实的信心

修习净土第一个重点,就是你要对极乐世界生起真实、而不可破坏的信心。这个信心的内...

如是等辈,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

我今恳切念佛,佛必转更念我矣

【原文】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则我今者深感佛恩,故应念佛...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情的声音,是指有明了性的鸟类...

造了很多的罪,临终闻到佛的名号能解脱吗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

【图】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势

在早晚功课和日常佛事当中,有几样法器比较常用,其持用的姿势可概括为:对口引磬,...

慧远大师《三报论》之大略

《三报论》: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本经的修行重点在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它是一种本尊相应的法门。谁代表阿弥陀...

在医院往生没有道友助念怎么办

前面那品,我们讲过,人临命终的时候,不问他有罪无罪,如果在他临命终最后那一念能...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问: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焦虑,总怕自己死掉。我鼓励...

彼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我们修净土的人,...

净土修行为何也需要明师、看经教

【原文】 或曰:参禅须近明师,若无明师,须看经教。念佛只贵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

极乐世界的鸟是怎么来的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

《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第三个结构段是谈《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古圣先贤,都有慈悲心,都深得佛心...

对名号不了解,真的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吗

如果我们对名号不了解,你敢说临命终时,这句佛号你能提起来?你真的能够一心归命、...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信佛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信自力

前面从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阐述了信心的内涵及其功能作用,具体到净土法门,信心的法...

禅宗五家七宗——曹洞宗

曹洞宗宗名之由来 曹洞宗创始人良价(807-869)及其弟子本寂(840-90...

阿赖耶识把种子转成果报时,有哪三种差异

前面的一科是讲到阿赖耶识的因相。阿赖耶识的因地,主要是分别自性缘起,就是我们善...

阿赖耶识的种子有六义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大乘佛法一再强调,宇宙万法的...

病苦是对治我们贪欲的良药

对于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总是希望永远没有病苦。 身体的四大不调就会有病,因为有...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拥有

我们这种身体存在的现象,是由什么来组成的呢?地、水、火、风四大组成。 每一个人...

普劝为人必修净土

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

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唐石头希迁) 进步非近远,迷...

白衣居士可以说法吗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僧人的本分:依法修持,...

心很散乱,念圣号是最好的方法

地藏菩萨能令我们的善根不坏。如果我们现在已经种下种子,有了善根;或者来生的善根...

这四种行业的罪业无量无边

【善男子。譬如有人压油为业。一一麻粒皆有虫生。以轮压之。油便流出。汝当观此压麻...

太虚大师:三种般若

般若古读波那,义虽可翻,但难恰当,故存其梵语而用音译。如近译哲学为斐罗梭斐,论...

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最后一段结示。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

我们在修学菩萨道的过程当中,我们第一个工作就是要发起菩提心。换句话说,我们在凡...

无量劫造的罪很多,有没有销罪方便法

第九品《称佛名号品》,我略说一下这一品的题目。前面我们分析了六道,也分析了地狱...

你所选择的环境,对你善根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研究唯识,就知道众生的悲哀在哪里──种现相熏。 我们过去打了一个妄想,一...

丈夫天天喝酒玩乐,是否还要给他回向

问: 我的家庭不和睦,丈夫天天出去喝酒、玩乐,劝说也不听。我以前放生、印经等,...

出了三途的众生为何又回来了

修行必须有善知识护导我们。地藏王菩萨就护导我们,他把我们拔出恶道,提携接手,牵...

造佛像的功德有多大

造像的功德,有一个《造像功德经》,只说是一般的世间因果、得到的好处。《法华经》...

地藏菩萨的化身百千万亿

第二品是地藏菩萨在各个世界所有化身,前头是说所教者,这是说能教化者。教化是教育...

不喜不忧,善调自心至清凉

也许我是那种不是闲人闲不得的人。七月是最忙的时候,最忙的一件事,就是为寺内的住...

无念、无相、无住

彻底觉醒不空过此生 在禅堂里面七天,可能每个人都能有一股勇气,都能打起精神来与...

为什么第八识不能造业

坚无记可熏,与能熏相应。 所熏非异此,是为熏习相。 前面讲到,种子是一切法的生...

极乐世界的水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水功德: 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 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阿弥陀佛因地,见...

佛寺造得再大,不如护持佛法的功德大

奉施佛及僧,彼所获福聚,不如护佛法。 物质供应是有限的,也有断的时候,要是护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