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81页)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众生界尽...
我们一般人学佛,目的是什么?图现前的利益,怎么样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欲望.现...
《譬喻经》说:从前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生四种物,一是旃檀米斗,二是...
如果说佛法的学修、传承依赖于健全的教育制度,其弘扬、普及同样依赖于相应的弘法布...问: 我是台湾台北三十三岁的念佛行人。请问,出离心是不是会显得孤僻?我要与这杀盗淫妄的世间一起过日子,觉得...李圆净居士编写《印光大师嘉言录》。他就在一篇文稿里面讲,他有一个朋友,是在煤矿里面工作的。这个居士也常常下...
海青,《佛光大辞典》解释得非常全面,对于我们增广见闻很有好处,今引用如下: 乃...
处世不求无难。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没有厄难。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
一般人对家亲眷属都是很亲爱的喽,没有问题。对冤家对头呢,对冤家对头他就有瞋恨心...
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什么?就是要我们至诚恳切的心,从清净心...
本来朋友之间有规劝共财之义,朋友是由家庭中转向社会的重要一伦。朋友之间靠信誉作...
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个十念是通两时,通平时,也通临终。这...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但因妄相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
佛经里有一则譬喻故事,在印度有两个妇人,同时得到一种名叫「庵摩罗果」的水果。甲...
康僧会(?-280年)祖籍康居,世居天堂师,随其父经商移居交趾。10 余岁出家...
常有人问命运以及如何解除如此痛苦的人生的问题。在日记《堪忍世界忧苦多》里面,把...
现代生物科学说,人的基因(DNA)决定其体型、相貌、肤色乃至许多疾病。而佛教说...
信心 信能渡渊,摄为船师,精进除苦,慧到彼岸。慧到彼岸。 救心 佛陀所说的教理...
一切众生在怖畏当中、衰恼当中、忧患无明的暗蔽当中,永远离不开苦难。不觉不知;也...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影,亦非怨亲对头所现之影。以...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方可不负此番三宝加被之深恩耳...
接手书,并闽佛化社书,及大纲大事记。备悉此社尚正当,但尚欠专注净土一门,以期即...问:佛未显本前,各声闻等皆由修成,开权后,一切八部亦皆是大菩萨乘愿辅化,然则佛弟子既无一是凡夫修成,佛出世...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何以高门每出饿殍乎。世之最...
然菩萨为利众生,即头目髓脑尚肯捨,况光之芜秽语言,蒙二大士提倡,俾一般初学,信...
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切不可瞎打...问: 昔有某居士问,皈依佛不堕地狱,捨身后不堕耶,抑永劫不堕耶。并问近来上海等地皈依者,半属操业不规青楼之...问: 小女现年廿二岁,矢志不嫁,吃素念佛,业已数年。今春其母亡过,伊哀思笃切,数日不进饮食。后经弟子嘱其为...
接汝与明道师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尔夭逝,不胜慨叹。况汝教养多年,费若干精神...
内功, 是自修, 外功, 是广行种种方便。如周急济困, 拯灾救难等, 谓之助道...
汝妄想纷飞, 尚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 重在信愿...
修行人, 心不可偏, 若偏, 即或受病。身体孱弱, 当息心正念, 俾神不外驰,...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这件事的主角姓陈,因为我没有事先得到她的同意,所以不准备将...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就有十分利益...
释迦世尊在世时,有一位有钱的长者,听闻佛法之后,感觉到佛的真理是世间上没有能比...
人的一期生命,掐头去尾,老天爷刚好把中间的五十年留给我们了。这五十年,从富到贵...
《增一阿含经》中,记载过一则公案帝释天供养释尊时,曾向释尊提问:该用人间的食物...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余闲居阅《大智度...
一个清净的比丘跟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在乡间的小路走的时候,尚且不踏生草,作为一个...
我们不能真为解脱生死而修行眼前活计放不下耳,这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修行人的通...
一个人要增加修养,先要从改做起,从受做起,从自我要求做起。怎样改,怎样受呢? ...
为什么佛陀在讲六波罗蜜之前要讲这三种意乐?就是你作好准备没有,我们要相信一个道...
《圆觉经》上面说过: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
湖南有个人叫做唐浩明,唐浩明研究曾国藩。他就写了一本传记小说,名字叫做《曾国藩...问: 在断气之时,给病人助念,一定要快速地追顶念佛吗?还是按照平时念佛的速度慢慢地念?怎么灵活掌握病人断气...
张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经历有点奇特。他原来对佛教很反感的,看到佛教的寺院建...
两面人是一句骂人的话,形容一个人不诚实,在这边是一个面孔,在那边又是一个面孔。...
有僧人问夹山善会禅师: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为什么说没有这些东西?夹山说:...
石巩慧藏禅师随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修行,一日在厨房工作,马祖问:你在做什么?石巩答...
南泉普愿禅师辞世前,门下问:和尚去世之后将往何处?南泉答:山下做一头水牯牛去。...
此句出自度门神秀禅师的示众偈: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大家都...
唐肃宗时,西天大耳三藏来到东土,自称有他心通,肃宗要慧忠国师加以试验。慧忠国师...
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龙山说:「我见两个...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父扛着香板走来走去。各自闭目...问: 弟子的独子三十多岁,他不想成家,向往出家,停薪留职在寺院做义工已半年了。弟子受了菩萨戒,如果儿子有出...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有他的善良的一面,只是在你面...
由于人类日趋膨胀的物欲与自我中心主义,地球的生态环境正不断遭到破坏而日益恶化,...
大家到东林寺参加昼夜经行,首先要遵守经行的秩序。经行中要听好法器,保持好前后约...
韩愈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因此,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选择有专精独到功力的明师,不...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 第一天 持念佛名 一心不乱 今天是我们佛七第一天,先告诉大家...
到佛门里来,第一个破的就是这个我,就是为破这个我来的。所以在古代,我们以前的寺...
虑宜远,思宜近。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要有一个远大的计划、远大的目标,但是我们在...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前面是讲人,这里讲事情。 我们在办事当中有两...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说,你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你不同的...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2013年全...饮酒会有很多的过失:饮酒有可能破坏家庭,饮酒有可能影响身体健康,饮酒有可能危害工作。所以说佛陀制酒戒,无论...
心定法师刚接任佛光山寺的住持不久,他告诉我一件事: 有一天药石后,他在大雄宝殿...
酒类的香味引起了人的烦恼和坏的毛病,甚至更坏事情都很多,打架斗殴。喝了酒就壮了...
少年莫道尚青春,生死无常不贷人。 花正开时逢骤雨,索当危处值奔轮。 琼林玉树堪...
布施有甚深的功德,是助成成佛之胜缘;布施的功德随着布施者的发心和对境有种种差异...
阿弥陀佛把他因地当中,无量劫以来备修菩萨六度万行,所有的功德,以及果地上佛的十...
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去找相命师求卦算命,其实自己的命运,别人不一定算得准,自己的命...问: 现在流行一种水果酵素,是用水果发酵而成的液体,据说喝了之后能够有减肥、养颜、排毒等效果。很多人都在喝...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瞋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
现在有人以时尚佛教作为噱头吸引眼球。其实,佛教的时尚不是今天才有的。从释迦牟尼...
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讲到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法门,比方说你持戒了,比...
为什么说,知道常住能够远离三恶道,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佛在世的时候这个释提桓...
古人说发菩提心我们设定目标有三个好处,第一个我们确认修学的目标,这就是一个水库...
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运动更可以训练一个人学习如何做人,例如打篮球便是训练做人的...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件真人真事。这是一位新加坡华侨李木源居士 (现任新加坡净宗学...
我们如果是从今生开始,那很简单,处理今生的问题就好。而修行的困难就是,主要是你...
我们看到很多非佛教徒,也会做一些慈善事业,他们也修善,我们佛弟子也修善,这两个...
佛的弟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人是有情众生,人是有情感的。人从那里来?佛教讲就是...
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际遇。释迦牟尼佛则强调欲改变现世命运,极速求得...
最近在佑顺寺举行「八关斋戒共修法会」期间,进行了三天密集的佛事活动,包括忏摩、...
布施是梵语「檀那」的音译,意译为财施、施颂。即以慈悲心施福利与他人之义。布施原...
相信大家都知道,《梁皇宝忏》的缘起,这个忏本是南朝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的。事沿...
相晤已来,忽满六年。不但星霜屡更,即国历已非其旧。世相无常,诚可叹悼。 接手书...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心念,因为我...
将佛法与日常生活结合,来验证这个心,无非是训练心的一个方法,我拉拉杂杂的说了这...
有一则人生三十岁的故事,但贫僧并不相信这样的传说,因为我要把自己活到人生三百岁...问: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大安法师答: 印光大师曾经提过一个比例:九比一,用九分的时间念佛,...
《六祖坛经》有一句话说: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意思是说只要你心中没有是非之心...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许多人在一生之中,会不断叩问这个生命大题,且在不同...
关怀绑票案 我有一位朋友,她原来是基督徒,她是在海边长大的,平常很讲究吃海鲜,...
明朝万历年间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还没出家的时候,是姓沈,在家时...
我们一般做一件事情总是会以利益得失的考量,来决定我是不是做这桩事情。修行也是这...
当我们看到活生生的一个人,从他意识清楚的说话,到变成一把骨灰,我们可以问问我们...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

如何判断发心的正与邪

如何判断发心的大与小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人间第一美事莫如念佛

佛教界在弘法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呢
【推荐】念佛人被人认为孤僻被嘲笑,该怎么办
矿工方便比喻引渡工程师

皈依后在家人就可以穿海青了吗

处世不求无难,谋事不求易成

老是碰到跟你过不去的人

少欲守道,精进不已

坑蒙拐骗是自掘坟墓

临终十声能往生,不能抱侥幸的心态

印光大师论对治烦恼习气

人生在世,留一点帮助别人

康僧会大师:诚感舍利,传法东吴

堪忍世界需放下

人体基因与业力信息

信自己与不执着

你不贪了,苦就没有了

所言黑影, 非佛菩萨之影

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

不回向亦能获大益,此语欠妥
所有大成就者或往生人皆是菩萨示现的吗

世人不知在心上求福田

佛书若示有版权,则阻遏流通之罪甚重

诫心外求法
屠夫、妓女皈依佛后就能不堕地狱吗
一用功便有境界,此实多半是魔境

与子女因缘总不出此四种

不可代人诵经念佛而图名利

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宁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时着魔

超越肝癌的勇者

圣人的血泪

修行必须要有一颗恒心

别被不重要的目标阻挡了人生的方向

诸佛为何选择在人间而非天界成佛

【推荐】省庵法师《不净观颂》

让你的生死业缘干干净净

眼前活计放不下耳

要增加修养,先要从改做起

为什么他能做到,而我做不到

实际修行过程中间要防止四种病

曾国藩是如何成就的
如何掌握病人断气时刻的念佛速度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

「两面人」更甚于坏人

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子真牧牛

到山下做水牯牛

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野狐精,他心通在何处?

两个泥牛斗入海

禅修的第一个条件
放弃工作在寺院长期做义工可以吗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

改善生态环境要从心做起

如何顺利完成一昼夜经行念佛

判断是否为明师的四依法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1985年)

有这样的姿态才叫学佛

学道之人,虑宜远,思宜近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推荐】同样是布施,但所得果报却不同

佛门里的养生妙方
饮酒的三十五种过失

住持之道与待人之道

佛门里为何把酒列为重戒

净土法门 老少皆宜

布施是助成佛之胜缘

【推荐】具足了所有功德的六个字
改变一点点,命运便转好
喝了水果酵素算犯酒戒吗

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学佛是要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推荐】行善夹带名利心,便是三途种子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发愿会让你突破自我设限

从球赛中可以学到许多做人的修养

【推荐】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细胞变功德林

【推荐】只要问妄想一句话,它就完了

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修善差别

佛教的情感观

浅谈净业三福

「快乐」其实无处不在的

放下身心世界,即是大布施

礼拜《梁皇宝忏》的意义与功德

若疾病缠绵者,当力修净业誓求往生

戒定慧在一念间

一门深入,不要贪大贪多

星云大师:我要创造人生三百岁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

螃蟹的遭遇和被绑票一样

一念弥陀,头上便放光

【推荐】天底下最划算的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