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88页)

把厌离婆娑,欣求极乐的心发起来

今天我们讨论愿门《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上次我们谈到修净宗念佛法门要发愿,发愿...

五逆十恶也能感应道交

为什么这些五逆十恶的人,十声乃至一声佛号就能往生?念佛没有几声很少啊,这个很难...

撇不干净,临命终时就是障碍

如果你在生死在你还在这个世间生存的时间,就能够在意念当中以般若的空慧把世间的五...

【推荐】业障重到一定程度,念不出来佛号

我们虽然一品烦恼都没有断,但只要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就具有像佛一样的三十二相、八...

念佛和教育孩子哪个优先

问: 念佛和辅导孩子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有没有先后次第,还是一切交给佛菩萨,一心念佛就行? 大安法师答: ...

【推荐】破除淫欲之魔

破除淫欲之魔,要观照男根、女根的不清净。那么男根不净,这在《禅秘要经》里面讲,...

静蔼法师示身不净往生西方

静蔼。俗姓郑,河南荥阳人,少年时到寺院游玩,看到描述地狱种种状况的变相图,内心...

【推荐】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而不是强调个性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怎样,自己一向都习惯怎样怎样...

不拔眼中钉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碰了钉子,所谓「眼中钉」,要不要恨上对方一辈子? 碰钉子是很正...

小不忍则乱大谋

有个父亲因长期失业,家庭压力过大,情绪失控,用滚烫的水,伤及还在念小学的儿子背...

【推荐】减少压力的办法

恐惧感的来源 人往往因为没有清楚认识自己而不能相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智慧、优...

【推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

智慧是如何得到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闻慧, 从听讲开示、看佛经书而摒除邪见,...

【推荐】不眷恋,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或消极地逃避...

遇到任何难关,都不能损伤到健康

想要保持健康,就不能老是为事烦心。无论遇到任何人生难关,都不能因而损伤到健康。...

不住于过去、未来、现在

(一)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住于过去和未来 一般人总是常常想着过去、想着未来,能够...

生死的体验及观察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及立场。这个主题,...

想做就做,想丢就丢

我有位印度籍的信徒,时常觉得不安全,有次他请我去他家做客,我发现他家窗户全都装...

如何转变负面的人生态度

问: 常有人自觉能力差、力量小,对社会、家庭没有影响力,而力不从心或放弃自我,如何转变此一负面的人生态度?...

不要老回头看过去的痛苦

要谈心理的健康。要想心理健康,就要从心调整对环境的适应力。以我为例,因为我的免...

【推荐】坚固的妄想一定会破坏你的佛号

我们一般人的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很少人会自我反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没办法进步,...

从医者救人危急,当可大积阴功

学佛之人,于三皈、五戒、十善诸义,既已明瞭,当竭力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

怎样辨别真伪善知识

问: 初发心学佛,需要善知识引导,善知识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怎样辨别真伪? 大安法师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

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

从佛法的角度,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的,最后的关键就是你一生做了很多很多...

【推荐】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我们看最后的总结,故曰: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你现在修了很多法门,法门不能保证...

三界中到底是谁在流转

我们讲到五蕴的主人,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他曾经对我们修行人提出了一个问题,...

向外攀缘,人生无解

这个思惟死殁无常,它所对治的是对今生生命的五欲的爱取,今生爱取的对治。身世无常...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如何补救

问: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请人助念,他有何方便来补救? 净界法师答: 哦,这个很麻烦,因为痴呆症,第六...

【推荐】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

净土宗一般人的盲点在哪里?在第一个。我相信净土宗的人多少对今生的痛苦都有所体会...

【推荐】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

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生佛差别从此出,自他交换求加持。 好,这个地方...

这样的念佛方法正确吗

问: 在念佛的时候一直用法师所教授的方法,创造念佛的音声再听回去,但是我每一句佛号都必须要观想阿弥陀佛的容...

【推荐】调整心态有三个方向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出离心。 我们开始修学大...

是爱,还是交易?

若时不随顺,则都无所爱,尔时起贪爱,唯同于贸易。---中观四百论 偈颂直解: ...

色身不能代表真正的我

通常,每个人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当我们为他人付出一些劳动,总会计较报酬、计...

把真如本性的家建立起来

我们经过无量的生死轮回,内心累积很多问题,要在一生当中面对无始的妄想,处理生生...

【推荐】把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恒常受用的功德

菩萨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他住在菩提心修一切善法,菩提心不可破...

【推荐】勿以聪明骄人 真实用功方好

勿以聪明骄人 真实用功方好 观来书,词义均好,无可改,故不批。汝年二十一,能诗...

朝灵岩,思法语,沐祖恩

已是第二次来灵岩山寺,对这里的一切还记忆犹新。上次来时是春日,此刻已是暮秋,花...

朝山拜佛要达到两种作用

首先表扬一下小众,今天行堂的时候没有听到像昨天那样的桶呀、勺呀等等的交响声了,...

【推荐】难道您还没有玩够吗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佛说无量寿经》 定位生命的价...

如来藏与阿赖耶

藏即含藏,如来藏中含藏如来无尽的功德。一般区分在缠如来藏和出缠如来藏。缠指缠缚...

【推荐】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

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能作得条条是理,事事如法,就是佛法。古之祖师有云...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修忍辱

问: 在修行中要修忍辱,可是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如果切身利益真的受到很大的损害,该如何对待才如法如理? 大...

【推荐】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不外乎都是为了享受好的生活而...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总共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我们回顾中国佛教的历史,我们可以发觉...

【推荐】他的生命中多了佛的力量在里面

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个归依境,他能够信、愿、持名,心中有佛,有佛本愿的摄受...

样样与他人较量,必定是很痛苦的事

某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游泳比赛,由日本选手得到第一名,第二、三名分别是苏联、美国...

精进努力是一切成功的载体

我们已经知道了拜佛菩萨与拜神的区别。佛菩萨没有分别心,但是神是有分别心的。所以...

【推荐】念佛人很多,为何成就的人非常少

净土宗其实在逐渐衰微当中,这是很遗憾的事!念佛人很多,成就的人非常的少。 为什...

【推荐】他善根强跳得过去,你不一定跳得过去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看到很多特殊个案不研究教理,比方说六祖大师是卖...

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

鸠摩罗什(西元 344-413年),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聪敏,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

不小心谤法还能往生吗

问: 谤法的罪很重,我们都很害怕。我们是以好心来弘扬佛法,如果由于无知,不小心谤了法,而自己不一定能意识到...

居士说出家师父的过失有什么果报

问: 在家居士说出家师父的过失有什么果报?请师父详细指点,以免初学弟子犯错。 大安法师答: 在家居士首先要...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这个净土法门的特色,印光大师说是「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说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修...

《宗镜录》之法师十过

若不观心内证,法师略有十种过: 一、但外求文解。而不内观修心。释论云。有论而无...

忏悔业障每天都要去做吗

问: 请问师父,忏悔业障是否在向佛表达所做的业障之后更要放下,还是要每天的忏悔直到什么时候? 净界法师答:...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向内攀缘内心的自我。我们看看...

【推荐】障碍还是考验?就看你怎么去想像

唯识学的观法,它有三个次第,我们简单讲一下: 第一个、唯识所现, 就是我们过去...

为什么有些人持戒持得很辛苦

持戒要老实相信,不能要信又好像不信 (一)老实人持戒,会觉得更轻松、更省事、又...

【推荐】印祖谈家庭教育中母亲的重要作用

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家庭关系在五伦中占了三项,其...

明得因果心量大

我们的心量不够大,不能打开,往往是因为我们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了解,从而在所产生...

别让难得的人生掉进「空」的陷阱

学佛的人往往被世人误解为处于被打击了、绝望了、避世了等等消极的处境,出家人更是...

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沟通

我们一般人追求名闻利养,你怎么把生命的方向调正呢?这不是勉强说:我现在开始要走...

世界众多,分四大种类

土,即世界,为众生所依居处。众生为正报,世界(土)为依报。众生不能离开所居世界...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吗

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众生却对娑婆世界贪恋不舍,何解? 大安法师答: 往生西方净土,你...

【推荐】怀的是畸形胎儿,要不要生下来呢

问: 如已经怀了一个孩子,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是残障的,没手或没脚,是否还应该将他生下来?将他生下来是否会使他...

【推荐】念佛人如何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问: 印光大师常常用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来鼓励学人精进念佛。很多人为了保险起见,便以此为根据,给自己念佛设...

善巧方便救人于水火

《功过格》里有个公案。有一位固安县的县令叫梅公,你看他的作法很有意思。有一天,...

【推荐】了生脱死的人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气魄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佛说无量寿经》) 这种生命...

皈依三宝是离开生死苦海最好的道路

我们能够知道理体三宝里面的清净本性,那么我们生命,已经产生很大的反转。就好像经...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净土法门只要信愿持名就好...

菩提心是本来就有,还是因缘而发出来的

问: 师父,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经常说要发菩提心,那这个菩提心是本来就有,还是因为因缘而发出来的一个心? 净...

【推荐】修无分别智要从哪里着手

问: 师父慈悲,听您上课时曾经说过,有一母亲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看书的时候睡觉,另一个是睡觉的时候还看书。...

如何才是真正帮助亡者往生

问: 师父慈悲!可不可以请师父解释一下,如何临终助念才是如法,才是真正帮助亡者往生? 净界法师答: 这个助...

如果人人出家人类会灭绝吗

如果人人都无欲无求,依佛教去修行,人类岂不要灭绝了?其实。即便真的出现了人人出...

人生的真正价值

这里在座大多是青年学子。二十年或三十年前,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然后时间的车轮就...

妄想本来就没有的

为什么要安住空性,佛法是先安住再调伏,因为你安住错误,你的心就向外攀缘,修行先...

【推荐】把快乐的果报回向净土

我们讲到实相的义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佛陀出...

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讲到清朝一个吴毛居士: 这个吴...

放开手脚要怎么放

放开手脚要怎么放?就是只有你看到,你的内心是一个圆满的球,你的整个生命是一个圆...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法是指什么

问: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是指什么?如果是指世出世间一切法,那佛教和其它宗教都应包括在内,对吗?如...

五种不净观戒掉肉食

现在有些人觉得吃素很难。其实这有些方便的方法,要作五种不净观,要对肉生起厌恶之...

【推荐】人在愤怒时要有忍劲

和州的一个村庄,有一个居民养了一百只鹅。有一天,这群鹅把邻居家的稻禾吃了。这邻...

妙高禅师与韦陀菩萨

在雪窦寺上面有一妙高台,据说当初妙高禅师,就在那里修行,精进用功,昼夜不息。因...

扫除尘垢感得相貌庄严

记得在佛的公案里边,有位尊者的前生是香灯师,每天打扫,打扫之后有个要饭的来了,...

【推荐】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成了手机的奴隶

僧团里不让用手机,除了少数执事法师因寺务需要以外,出家众都不用。 我们一进僧团...

【推荐】第三世怨的结果

净土宗祖师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修行人没有对净土法门产生正信,不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没有三皈依能往生吗

问: 没有三皈依能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要学佛念佛求往生的话,应该来受三皈依。如果你三...

既然心即是佛,为何还要学佛

问: 何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佛? 济群法师答: 虽然心即是佛,但我们目前的生命现状是不是佛?佛...

福报修到了,工作待遇自然就来了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

要的是摩尼宝珠,不是路边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轻学佛,大概到中晚年福报会现前,佛教我们不断地忏悔业障,积集资粮,生...

【推荐】想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

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发道念。他今生通过学习,努力...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

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等种种法门,都是佛陀制定的大功德法,我们每一个人都...

你平常起什么念头,临终就起什么念头

佛陀告诉我们生命像无止尽的水流,不是今生才开始,我们曾经有很多次的生命经验,历...

如何提高我们的管理能力

问: 有没有好方法,能提升我们这些人的管理能力,也能更好的教导下属,创造更好的价值,恳请师父开示。 慧广法...

什么才是成功的标准

我对当今所谓的成功,从来比较淡泊。日前,一位朋友拟去参加一场属于那类的成功学讲...

佛陀成佛的过程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

电视和电脑的危害

科学的进步和物质的便利,对人来说,其实并不是好处。它的好处是有漏的,不究竟的,...

【推荐】佛教戒律为何教人「不歌舞倡伎」

歌舞倡伎,是娱乐,以世间法来说,人之对于娱乐,是不能缺少的,人类自初民开始,便...

减劫中人的福报越来越薄

随着减劫的次第,人的寿命越来越减。以这个作为标志,也就意味着所有的东西都在衰减...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问: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大安法师答: 业因就是你举心动念,行为造作,他有个串习,那串习如果你没有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