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97页)今天是印光老法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在这里聚集一堂,饮水思源,追念师父。在佛法的道理上,师...问: 想听师父分享现今念佛时的感受,及师父念佛的心路历程。 大安法师答: 念佛各人可能感受都不一样,或者跟...一、修行功夫贵恒常 很多初发心的人来问:老和尚!弟子们在灵岩山寺打佛七,日日跟着维那、悦众师父们精进用功,...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个食品公司的工人,平常身体就不大好,生病时...
一、起床 作为佛教的居士,我们应该怎么起床呢?起床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心...
我曾经看过一位患者,她为我上了一课,不但是有关戒律的一课,也是启示习惯影响我们...
下面讲到绮语,绮语译为杂秽语,杂就是闲杂,秽是污秽、污染,这样的话语。《俱舍论...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遇到一个真正欢喜快乐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好像心事重...
原文 岁在丙午, 予掩关于慈溪之宝庆寺。谢绝世缘, 修习净业。值寺主延谛闲法师...
一 总说: 论云:第二思惟死无定期者,谓今日已后,百年以前,其死已定,然此中间...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临淄人(今山东淄博市)...
自称湛山老人的倓虚法师是中国佛教界盛传的三虚虚云和尚、太虚大师、倓虚法师之一,...
有一念出家的心,很了不起啊,对发心出家的人表示赞叹。东林寺欢迎四海的弟子来东林...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种善因,不要种恶因,为什么呢?就好像我们的释迦佛多生多世被...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一定要念佛。这一观念是不对的,是极其危险的。 一、净...
世人都知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可是真正在境界现前时,往往因为...
消灾治病有求必应 病有能医者,有医不能医者。能医者,外感内伤之病也。若怨业病,...
学佛是为了追求解脱。那么,怎样才能解脱?解脱与正见有何关系?佛法由教法和证法两...
早晚功课,为亡人称名回向。森则按照普通丛林功课,每朔望早课完,礼祖时,将礼毕,...
讲到学佛这件事,先要研究;欲研究,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一、为什么要学佛?二、可以...
随缘两个字,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尤其是遇到困难,无法做好某件事情,不想管或管不了...问: 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心是无...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
我们一般人很难被劝谏,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烦,你对一个人讲话他听不进去的,因为他...
佛陀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扬生命的真相,生命真相的主要思想建立在因缘的道理,所谓诸法...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大护法,叫做须达长者,他生前就证得初果,具备了四不...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幸福生活,相反,痛苦却随之摩...
编者按:本文选自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第十八章之科学的问难,本题目为编者所加。...
本文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当前题目为编者所加。人生三...
今天承刘典狱长之邀,来和各位讲讲佛法。佛法的大要,就是最普遍、最简单的因果两字...
所谓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顺利的环境。逆境,可以是大自然的莫测风云,也可以是...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问: 曾经在路上遇到过一母女,向我讨要饭钱,我当时想她们虽然可怜,但可以自食其力,又因为担心她们是骗钱的,...
禅宗唯明自性, 非吾辈钝根所能得其实益者。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未成佛前, 皆...
安世高大师简介 安世高大师(约西元二世纪),安息国人,名清,字世高。系安息国(...
佛指示我们,这个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真义的人,就生起错误的观念,觉得我们这个...
我很幸运地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一岁半被卖入尼庵,换了一担谷子,养活了一家...
印光大师非常重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赞叹弘扬不遗余力,不仅将此章与...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观照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
一九八五年,我从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来,将寺务交给心平处理。在传法大典那天,记...
我们平时的生活,除了衣食住行会影响健康情形外,有时「四大」不调和,也会百病丛生...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会欣赏、勿强求、 要感恩...
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有十种业障缠缚。具体讲就是:无惭、无愧、嫉妒、悭贪、悔、睡眠...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
很多人都知道,把钱放在自己家里并不保险,因为可能会被小偷偷走,也可能被一把火烧...
百丈禅师的从林二十法则中说:从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
佛法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因为修戒可以让我们得到福报。有了福报我们的学...
经常有人问一学佛如何如何,是什么原因?最多的算是一听到佛号或者见到佛像就会流泪...问: 生死都是一种痛苦,而我们又如何权衡于期间呢? 达照法师答: 如果认识到了生死的痛苦,那就发心超越生死...
五僧缘影之信仰的传承 爱因斯坦说时空是我们的错觉,我就在这种错觉中长大。当我发...
佛开示我们一种方便,叫出入息观。出入息观就是观出入息,注意你的呼吸,出息跟入息...
佛所说一切法门,虽高深玄妙,圆顿直捷,皆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若断而未尽,...
布施是一个好事。在菩萨六度里面,布施摆在第一。 大家体会为什么会摆在第一?我们...问: 在您的开示中一再提到信愿的重要性,然而能发出真信切愿却非易事。学佛者往往有一时会发出真实信愿,但一回...
佛陀在世时也曾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有一件事让佛陀永远难忘,那就是:孙陀利毁谤佛陀...
释迦牟尼佛的座下弟子中,有位名叫舍利弗,他在佛的弟子中,是智慧第一的大尊者。以...
学佛,就是要学得可以清楚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但是谈何容易啊!不过,佛陀...
一位慈济志工赠予珍贵的奇楠香木块与奇楠念珠,希望能为证严上人添福、祈佑健康。上...
古时有位修行人祇夜多,以大威德著称。两位比丘慕名前往求法,途中见一年老憔悴的比...
人生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根本没有一个标准可以衡量,苦乐的感觉因人而异,它只是个...
佛陀广开法门,希望弟子能通达佛知见、力行佛本怀之法。阿难尊者见这么多佛弟子当中...
为善就好像掘井一样,只要井掘开了将水汲出来同样会再涌出泉水,最怕的是我们不懂得...
「无常」的道理大家虽然常听,但却很难体会这两个字更深层的道理;就算能体会,也很...
我们平时面对外境时,常会加以分别,却从没有好好地观察自己的内心。 安住声色 不...
药方: 防风:20g 附子:10g 牛夕:5g 萆薢:5g 茯苓:30g 石斛...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之入,看山不是山,...
为什么不结婚?这问题,我遇到了许多朋友,都曾这样问过。他们以为,假使大家不结婚...
人类的欲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私自利的贪求,这种贪求会让人希望世界上所有的...
以蕴为观察对象 所谓认识生命的状况,说到底就是认识蕴,认识自身这一堆的色、受、...
在《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中,释尊开示边地疑城往生之因行果报的经文有二处:一是三...
总结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可归纳如下几项特质: 1、三辈行因: 三辈往生的共同条...
净宗以信愿持名为宗,以往生西方净土为趣。念佛法门虽是大乘特别法门,然并不违异于...
净宗愿门的核心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然娑婆世界众生欲生起厌离心,殊为不易,...
释尊对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的描述,为我们建构起一个至极真善美慧的妙参照系,俾令众生...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由弥陀悲智愿心称性缘起,乃法界至上不可思议之音声,至简约...
明了阿弥陀佛名号的缘起与德用后,我们宜义无返顾地持名念佛了。一句名号三岁小孩都...
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利钝诸根众生悉皆度脱。通途法...
具足烦惑习染的众生,处斯五浊恶世,大多汩没尘劳,醉生梦死。偶有起发胜心修行者,...
释迦本师以大悲愿力由法身垂迹,惊入三界火宅之门,于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哀愍众...
净宗寓示着真善美慧的法界文明,寄托着一切众生终极的生命关怀,使众生于一切恐怖中...
一般人很难想像,内心的宁静和寿命的长短有很密切的关系。心灵越宁静,禅定的功夫越...问: 一切经典是佛证到的诸法实相,用言语流露出来的。众生的语言是由情识里生出来的,是由分别心生出来的。世间...
我们投胎做人,作为这个生命来说,它还不是很高级的,它还是有很多缺陷的。我们有这...
菩提达摩开创了中国禅宗,成为印度来华高僧中对我国佛教和文化影响最大的一位。因此...
今天我要对专修或主修净土的老人讲一点话: 老人们该好好考虑自己的生死大事了!时...分二: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二、佛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谚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这篇重要的开示我们分成三个段落来学习:一、家庭母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 二、今天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 三、劝勉大...这篇文章是印祖为教诫故乡初发心学佛者撰写的,我们选取其中的两段来讲: 第一段、佛法实益从恭敬中求 【吾常曰...日本有个善太郎,这个人是修净土的,专念阿弥陀佛,他修得很好。 有一次他到外面办事,很晚了,就到朋友家里借住...
这样我们如果放在这么一个长远的时空底下来看,我们原来很执著的,认为那些让我们很...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心病 不识玄...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
苏州人吴引之,是清末探花,才貌出众。民国十年,朝礼普陀山,会晤印光大师,自称前...
怎样来成就明白的心呢?怎样来真正地能够通过念阿弥陀佛而明心见性呢?我们要能够通...今天我们首先讲几则亵渎三宝遭恶报的事例,然后再讲解《持经利益随心论》。 《安士全书》里记载: 古代武功县西...在讲这封信之前,首先要讲讲唐朝古灵神赞禅师度他师父开悟的一段因缘: 古灵神赞禅师,他出家后在大中寺学法。后...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佛经而说。如果肯依这样真修实行,就能得到无穷利益。 下面...【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人活在世间...【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后嗣灭绝,家道倾颓,凶神莅止者。此...
唐朝时,有位名叫懒残的禅者,修行造诣极高,遐尔闻名。一日,皇上委派使者请他进宫。使者到来时,禅师正在山中烧...
虚云老和尚回忆印光大师
念佛的感受及心路历程
在家人从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梦中仙人指路 临终正念往生

把修行融入到居家生活中

习惯在临终时的影响

绮语之毒,招灾引难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念佛三昧摸象记

为何日日须发今日必死之心

善导大师弘法的二则传奇故事

湛山倓虚大师传

大安法师谈出家

为什么提婆达多总想加害佛陀

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念佛

常行堪忍者,于当来世无多怨敌有多喜乐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病好的几则故事

正见对于修行非常重要

如何为亡人称名回向

学佛前要先研究三个问题

随缘不是随便
心怎么会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呢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

被眼前的妄想误导

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方动乌云遮

有一天善根发动,不得不学佛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劫运下的悲惨世界

印祖开示如何对治瞋恚

佛法的大要--因果

【推荐】印光大师论逆境

念佛的十种功德
动机决定施舍

未成佛前,皆当修习净土法门

安世高大师的简介生平

【推荐】错解「人生是苦」的含义

净慧长老的晚年感言

印光大师论念佛圆通章的闻思修

如何才能生起厌离心

星云大师独白:有苦不能说 我就这样忍了一辈子

生活要合理化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现代众生的十种业障缠缚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钱要放在哪里才保险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戒定慧学有门入

学佛不要落在感应玄妙上
生死都是一种痛苦,如何能权衡于期间呢

五僧缘影:达照法师的出家因缘

用数息观来念佛

何以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

菩萨六度,布施摆第一
怎样才能坚固往生净土的信愿

佛陀与风尘女子的因果

舍利弗不成菩萨的缘由

俱絺罗尊者问生死

真正的吉祥物不须远求

德高望重的祇夜多尊者

佛陀僧团论苦的根源

凭一只死鼠致富的乞儿

供养佛陀的发霉玉米团

看花开花谢--善用身体过秒关

找小鸟当证人

仁炟法师推荐的治风湿秘方
息灭妄念的三招
为什么不结婚

争夺的心总是让人痛苦

透视轮回生命的状况

边地疑城往生

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

净业助行,培福载道

【推荐】娑婆世界的厌离行

西方净土的欣慕行

一句名号成佛有余,何况世间的福德利益

念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念佛是修行的捷径法门

佛号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净土宗的特质与地位

净土宗与现代社会

天人长寿而不能永恒
什么叫做无分别智

把自性三宝引发出来

达摩西来意

劝老人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竭诚方获实益论讲记
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讲记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讲记
善太郎的故事

用这个宝贵的人身,让生命更有价值
僧璨大师信心铭
达摩大师四行观

一位清朝探花的前世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