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74页)

福和祸、怨和亲都是无常的

《史记》中记载,戚姬是汉高祖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他们的孩子如意,被封为赵王。 ...

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我们修行,大家肯定都有感觉,一修行,感觉最重的就是心散乱,不是昏沉就是掉举。这...

把厌离心彻底地提出来

原来我在佛学院讲净土课的时候,比较年轻的学生说,哎呀!我们这么年轻就让我们念佛...

《临终三大要》述义

《临终三大要》作于民国十九年,即一九三○年,这篇文稿完全是从印光大师的真实心里...

只顾着「佛学」,而不重视「学佛」

现如今,清净如法的实修道场,在国内已经是屈指可数。在我的心里,这些道场是娑婆世...

工作如何才能不手忙脚乱

人不可能离开工作,而且愈是有理想,愈是对生活保持积极态度的人,工作愈是做不完。...

你想留什么在人间呢

在佛教里,对于死亡的看法,认为人是死不了的,人生是圆形的,生死是循环的,所谓老...

供养瞻礼地藏菩萨,即得十种利益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

以花来供佛,这功德有多大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

临终注意事项

光自七月廿五至申,今日回山,适由山转来汝书,知汝父将欲去世。须知人生百岁,亦有...

专一念佛之章程

手书备悉。丧中如此办法,不但于亡人有益,实令阖家均种莫大善根。此后纵不能长素,...

不要因为念佛太简单,就认为它很低级

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平等普度,含摄一切众生,大造之中不遗一物,上至等觉菩萨,下至...

打开生死痛苦之门

什么是痛苦之门呢?《楞严经》讲主要就是我们攀缘的心。我们向外攀缘,所以我们打开...

自己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对于我们这一期生命乃至未来的生命,唯一的意义就在于能否获得快乐,这一点我们一定...

面对痛苦的正确态度

苦是由前生身语意三业作恶的因,今生所招来的果报。因果之道,丝亳不爽。《大宝积经...

【推荐】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印光大师言: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佛法化导,救人心之陷溺

大凡一个国家之政治法律,无微不至,那还有不逮之处?教育设备,有完全的课程,那还...

称诵佛号就是念佛吗

念佛是大乘佛教的一种重要修行方式,它包括口称念佛与观想念佛,或二者兼而行之。现...

一个「缘」字,意义甚深

在佛教里经常说未弘佛法,先结人缘。只有把这人缘结好了,那弘法才会顺利。这个结缘...

知足的人是最快乐的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心中少欲知足、无贪无求,才能轻安自在;人生什么都是幻化无常,...

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才能随遇而安

我们在世间上,为了食衣住行的生活所需,每日多少的忙碌,多少的辛苦;甚至为了事业...

如何参「念佛是谁」

有道友问:如何参念佛是谁? 这是话头!你问念佛是谁?参啊!到底是谁?谁在念?嘴...

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

你看我们现在都活在妄想,所以我们往生弄得自己非常没把握。我们一个人要往生,要假...

学佛后怎么处理与家人的关系

问: 师父您好,我学佛以后,与家人的关系搞得很糟糕,我让他们吃素,他们也不听。我很痛苦,该怎么办呢? 大安...

内心解缚之要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向比丘们开示:过去,诸天曾与阿修罗战,释提...

「人生三很」及出路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人生三很及出路。与大家分享的内容,实际上源自于平时在...

辨别知见正邪的6条标准

正知正见就是佛知佛见。邪知邪见的人,怎能辨别出来?有六种方法: (1)首先看此...

佛法的兴衰取决于我们知见的正邪

我们反思、反省,我们扪心自问,这么多年来我们都在做了什么?都在身外求法,都在满...

神通抵不过业力

唐朝代宗大历年间,有一位隐士叫李源,原先是位贵族子弟,父亲死于安禄山叛乱,他便...

获得快乐的三个要点

福新年有很多好听的话,其中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新年快乐猴年快乐。看来快乐是所有人...

明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我们来看这部经,题目叫《佛说八大人觉经》,东汉安世高翻译,他是安息国人,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高原。沙门是一...

该如何面对和消除人生中的种种苦难

痛苦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生有生苦,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亲痛,孩子苦;...

【推荐】大悲咒和千手千眼的由来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的影响:汉传佛教中,有一个知名度和普及率最高的咒语,就是大悲咒。她在汉地...

要确信一切都是完美的

一位从事商品零售业的居士向清净诉苦:近期业务不景气,想扩大规模又缺少资金,贷款...

物质需求与精神生活

外出朝山,行走于东北乡间小道上。一老农肩挑重担,迎面而来。他好奇地问道:请问小...

我们怎么去为死亡做准备

有白昼就必定有黑夜,所以就必须要为黑夜的到来作准备;有夏天的暑热就一定会有冬天...

佛以大悲出此法门横截生死

救世最急者:末世众生,根钝障深,解脱禅定,甚难可得。佛以大悲出此一门,横截生死...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不宜泛讲。泛讲,乃讲经法师之事,居士何可开此一端。...

心外有法,生死轮回;心外无法,生死永弃

夫不体道本。没溺生死。处胎卵湿化横竖飞沈之类。于中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得人身...

许止净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许止净(1876 1938),本名业笏,字子晋,号止净,止净也是他的法名。他是...

【推荐】外境都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去攀缘它的

蕅益大师的《相宗八要》里面提到:其实我们一念心性是离过绝非,因为它是离一切相。...

【推荐】颠倒凡夫如何得到临终的正念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化的。一般来说,我们有八万四...

挖空心思勉强得到,实际上不是好事

如果命中没有,而挖空心思勉强得到的东西,实际上不是好事。 命中没有,而勉强得到...

临终助念的时机该怎么把握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断气之后,智慧高出断气前的九倍,等他断气后再进行助念比断气前更容易搞定。那临终助念...

现代人在戒律方面常犯的一些邪见

末法时期持戒的障缘极多,知见是最主要的问题,以下重点谈一谈现代人在戒律方面常常...

学以致用,惭愧忏悔

我们修行,要修什么?最主要的是修对治自我的贪著。不要一天到晚我要这样,我要那样...

从内心发起真正救度众生的心

修行需要压力,想一想,现在多少的父母亲眷,对我们有恩的人,都在地狱、饿鬼、畜生...

人怀爱欲,不见道者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

念佛当心存敬畏,立早晚课,读经看论

人生世间,第一要亲近良师善友。有良师善友,便可归于正道。否则,燕朋相聚,便日沦...

放生正是践行佛陀之大慈悲

世间福德,放生第一。众生在世间最为宝贵的就是生命,我们从屠刀下抢救生命,正是践...

大悲咒的妙用及相关修法

接下来主要是讲第五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家都应该记清楚它。我...

什么样的素质才容易感受到幸福喜悦

要获得幸福人生,首先你要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和素质。获得幸福的素质,可以归纳为五个...

佛菩萨度众生决不说我是某佛

接手书,不胜慨叹。汝何得瞎造谣言,谓燃灯古佛降生汝家,未周岁而殇乎?诸佛生死已...

念佛好,还是念观音好

昨接来书,不胜慨叹。既知其病,又知其药,不肯即服,又复问药,岂非无事生事? 至...

临终之时,阿弥陀佛抢先把我们带走

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

《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世间利益共分九项:第一、不受恶死: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不受十五种恶死也。 ...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念佛法语

1最先根本文: 求生净土,信为最先。从始至终,信为根本。 2谛信不疑文: 念佛...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念佛法语

1.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2.一切念佛法门之...

发自内心的礼貌

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立在礼貌之上,但是今天社会上懂礼貌的人太少了,发自内心真正懂礼...

到了极乐世界,你还有什么舍不得

《阿弥陀经》里除了一至七日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

佛教的弘法人才太少了

中国的宗教市场非常非常的广大,很多的居士包括潜在的居士是渴望佛法,我们佛门的人才太少,所以,我是很希望有一...

不遇净土法门,一亿菩萨退转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

顽劣愚痴的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即以佛陀为导师,学习佛陀的慈...

轮回真相与处理方法

众生有两种缘起。佛陀在大乘经典中,把我们生命的缘起分成两大块:一个是清净的缘起...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们的业力

在祖师大德的判教当中,把我们整个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安乐道,...

犯盗戒要有六种因缘

构成一个盗戒,要有六种因缘。前面根据《瑜伽师地论》把这个犯戒的因缘分成三大类:...

「自赞毁他」与「说四众过」

这个口业我们解释一下。在菩萨戒是很重视口业,诸位!你打开菩萨戒,杀盗淫妄四根本...

【推荐】如何知道罪业已经忏悔干净

怎么知道我已经如法地忏悔干净了?这有判断方法,我们把它念一遍。 或觉心神恬旷,...

人心莫测,于我有何关系

我常常这样想,假定你如果不是证了他心通的人,你无论怎样,说会看人,你只好看看他...

印光大师在家往生弟子——丁大定居士

丁大定居士,绍兴上虞人。寓杭州湖墅。家贫而寡,生二女已嫁,业女工以自活。 一九...

骨不吓人,人自吓;癌不惊人,人自惊

我先说一件趣事或许您可以从中去体会:以前我在医学院读书的时候,大二那年要修解剖...

活出生命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正月初五拜财神,是中国传统的汉族民俗。大家既然来拜财神,那财神爷给你了,你也要...

极乐世界的人恶种子会起现行吗

问: 净土经典讲到,西方极乐世界无有恶趣之实,乃至名字。原因是因为极乐世界诸往生者阿赖耶识中虽然有恶种子存...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我们古人都很相信这个道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有个公案,说唐代有位宰相,叫韩滉之...

无我空性的教理如何运用于实修中

魔障 就像《大宝积经》所说:云何名得甘露灌洒?谓烦恼魔、蕴魔、天魔所不能损。纵...

观无常是断除烦恼的殊胜法门

在寺院里,经常有好多游客或是居士来求教,问题多是关于世俗烦恼的煎熬。 人为何会...

十种仙未断轮回妄想,仙福报尽堕六道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

楞严咒为一切诸佛之母,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持楞严咒: 向内开显真如,向外感通诸佛 欢喜、生善、破恶、入理从这里启动 我们...

不净如空,身心空寂,能所双亡

不净观确实是去除对色身、尘劳贪着的简易而有效的方法,在解脱道上的修行中占据了非...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这也是一个佛经典故了。有只鸽子,被老鹰所追,正好碰到佛与舍...

修净土法门获得真正的长生不老

世人想求长生,殊不知修净土法门正能获得长生不老。 昙鸾大师就有这个觉悟,昙鸾大...

行四事能令菩萨速得陀罗尼法

经常有人会问如何修行最快捷,诵哪一部经最有功德,持哪一个咒最灵验其实无论诵经、...

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说: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号曰清凉。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三...

佛经千万不能随便乱放

像我们凡夫,没受菩萨戒的,只受比丘戒了,造罪非得造成事实,杀人,得杀死,才算犯...

星云大师:贫僧一生的岁月里一直与病为友

贫僧从小说来应该是一个健康宝宝,但眼耳鼻舌身心六根,也好像经常大病、小病不断。...

即使雨金钱,欲心仍不满足

即使雨金钱,欲心不满足。智者知婬欲,乐少而苦多。 世间人的不满足,就像佛在《法...

在家居士的安乐八法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来拜访佛陀。 「世尊啊!像我们这样向往出家的...

春节是吉祥的节日,应以皆大欢喜的方式来庆祝

在这新春佳节之际,大地上人们喜气洋溢。为了庆祝春节,数以亿计的家家户户,历来都...

印光大师显神通感化黑老大

顾竹轩,名如茂,生于1886 年,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乡人习惯称他为顾四。原籍江...

如何对治宿业恶疾

光粥饭僧耳,一向率真,绝不肯虚誉人,亦绝不愿人虚誉己。阁下第一页之文,颇不愿闻...

净土宗是他力还是自力呢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

把佛号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你对这个佛号一点感觉都没有,...

戒律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一、认识戒律的重要地位 原始佛教僧团不设立权威的崇拜,也无行政上的领袖,即使至...

何为「三净肉」

这是对于一般学佛弟子,一时无法马上改过吃素的人,个人的立场有种种不便,给予他们...

弘一大师为何不做艺术家,而做和尚呢

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

妄想本来是空的,清净本来是有的

我们经常忘掉我们心是清净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牵着走。诸位!你看有些人一醒来,...

不要责怪妄想,要用佛法来引导它

十法界是怎么分立的?大家的心都是清净本然,都是具足万法,为什么开显出十法界呢?...

真如的心必须要离开三件事情

当我们能够在因地于妄念当中,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达到离三种相时,它的...

临命终时无障碍该安立呢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起一些重大的烦恼贪瞋痴,造...

不是佛号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有问题

净土宗的修学是本尊相应的法门,就是说,我们临命终是仰仗弥陀本愿的摄受而往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