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6页)

用感恩的心来修行,智慧就会一直出来

今天我们修行要记住,要感念一切境界,用感恩的心来修行。在很短很短的时间,你就会...

助念人员怎么掌握开示时间

问: 法师说,给亡者开示时,不要死板地每隔两个小时开示一次,那助念人员怎么掌握...

对治生死业障的三个重点

整部《阿含经》就讲两件事情:第一个,什么是我们解脱生死的障碍;第二个,怎么解决...

「生」有什么苦呢?怎么叫做「生」呢

我们一般说生苦,生有什么苦呢?怎么叫做生呢?拿人来说,就是一投胎的时候,一开始...

阿赖耶识种子具六义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说出这六义的名字。第一个...

解决人生当中最终极的问题

【或问终身。菩萨曰:汝问终身耶?我这里没有断终身的法。为因菩萨历劫修行,不曾学...

怎样才能做到净念相继,佛号不断

问: 弟子之前一天可念一万到两万佛号,但是近一年来,只是在佛堂才念得下去,做事...

净土念佛与天台止观相成

佛法自汉流入震旦,前后所明,共为十大宗,欲求其洞彻了达佛之智慧,深明如来一代时...

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

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这两句话对我们现在人来说,尤其是明显。 生死甚难厌,那...

慈悲心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

无缘慈我们解释一下。在大乘佛法当中,慈悲心由浅入深,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是 众...

怎么念佛呢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当我们开始观察名...

用唯识角度来阐述梦境的产生

梦中意识,就是做梦。我们做梦的时候是不夹带前五识的,完全是第六意识的独头意识来...

掐珠记数念佛

【原文】 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

《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详略异同之所以然

疏文 《无量寿经》,详见部类译释二门。以对今经,世称大本,盖部同而广略异也。彼...

要怎么样忆佛念佛才会去佛不远

问: 这样的话,日常修行当中,要怎么样忆佛念佛才会去佛不远? 净界法师答: 那...

到了极乐你可以选择留在那里,也可以回入娑婆度有情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自心取自心」,第一个自心是六根的明了性叫自心。去取找谁呢?取找六尘,因为六尘...

如何忆念极乐的庄严以及四十八愿的功德

我们念佛,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他有两个,一个是念佛的力道,一个是念佛的引导,引...

心的四种安住方式

《金刚经》说菩萨他一生的修学只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云何应住?第二个云何降伏其心...

可以自己在网络上受戒吗

问: 请问在网络前可以受戒吗?哪些戒可以在网络上受?看光盘可以受戒吗? 天因法...

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应该怎么观

辛五、池观 (一)结前启后 次当想水。 (二)明标池体 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

三皈依时应该要这样观想

第一遍的皈依拜下去,要这么观想: 观想对十方世界十法界,一切有情无情的境界,誓...

学佛的人是求解脱的,不是来找烦恼的

我们现在听到好多的道友指责别人衣服没穿整齐啦、掌没合好啦、磕头没磕对啦一到寺庙...

何谓「八解脱」

八解脱,在没有修成就的时候,叫做八背舍;修成功了的时候,得阿罗汉果以上的时候,...

【推荐】感应道交的重点在哪里呢

比方说你念阿弥陀佛圣号,你创造一个音声: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然后再把自己的声音...

什么是小孝、中孝、大孝

大家对孝道,大家都知道百善孝为先,但是什么是孝?我们也是含糊笼统、搞不清楚。蕅...

这三个加在一起,人生就无解了

第二念以后,就落入了分别变,我们看看这个怎么从「因缘变」落到「分别变」,我们看...

两鬼争尸的故事

优波鞠多尊者,有一天,有一个人,有个年轻人,要拜他做师父,要出家修行,优波鞠多...

有病痛的时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问: 有病痛的时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妙境法师答: 这是圣人才能这样的!已经...

念佛三昧最为第一

【原文】 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玄极寂,尊号如来,体...

修行将近二十年,至今还是毛病多多

问: 弟子修行将近二十年,至今还是毛病多多,是否业障深重,还是修得不相应? 大...

修此五念门,毕竟得生安乐国

【原文】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

为什么临终十念可以往生

业性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一点,我看智者大师讲到忏悔法门的时候讲得很清楚。蕅益...

天台二祖慧思大师的三生三世弘法因缘

巍巍南岳,层峦叠翠,草木峥嵘,在从磨镜台去南台寺的山坡上,有座三生塔。说起这塔...

蕅益大师:止观十二事箴

法无去来。妄情徒挠。了行非行。大拙至巧。(行) 中立不倚。未是深禅。了住非住。...

抄经印经需谨慎

「或有钞写圣文」钞写应该是提手边那个『抄』;「体多舛错」现在也有一些地方道场啊...

同样一首歌,一个是生情执,一个是出道用

大家知道生在兜率天内院见到弥勒菩萨,那么这个胜境能够发生净缘,可以听弥勒菩萨讲...

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迷惑凡夫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当...

自修佛十力

自修佛十力,这是佛成就的大智慧境界,现在菩萨发无上菩提心以后,他也修学佛的智慧...

临终的时候,拼的就是决心了

佛陀对我们面对五阴魔镜的一个很重要的开示。他说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 ,所有的魔王...

四十八大愿——(第48愿)即得诸忍究竟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

四十八大愿——(第47愿)即得不退转地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

传印长老的临终开示是慈悲之极的话

去年我们上传下印长老往生,你说他出家七十多年,临终给我们留了几句话:万法如梦,...

对治我们欺诳之心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践蛇虺。 十方一切如来以智慧...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来生会有五种可能

我们每一个人在佛法当中,都会选择自己的法门来修学。你可能每天拜忏,也可能每天念...

真正悟道的人,他有绝对的包容

着法执的人很多,就会自立门户,无相,它是一种法,很多人误认为,他自己是大修行人...

若以这种心来持咒诵经,则是舍本逐末,不善用心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则所谓捨本逐末,不善用心...

生命要不要改变,是你自己说了算

第六意识就是说:当这个果报也变现了,自我意识也产生了以后呢,它开始去明了外境、...

欲决定生西方者,应具此二种行

【原文】 问:今欲决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业,以何为种子,得生彼国? 答:欲决...

印光大师示戒杀之要

【原文】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心性是同。举凡三乘六凡,如...

在家菩萨戒的精神所在

问: 请大略地重点解说在家居士菩萨戒的精神所在。 妙境法师答: 其实菩萨戒精神...

这世界最初是怎么开始的

问: 弟子有个问题迄今一直不能找到满意的答案,就是六道包括人类及地球整个宇宙,...

修行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一般对初学者,我们比较不谈空性的道理。先讲有,先...

四种食

就是我们这个生命体要有营养,这个生命才能够住持下去、相续下去,这叫做住。那么这...

闻名得究竟不退

我们看第三科的善根坚固。前面是讲世间的福报,这里是讲出世的善根,就是说我们闻持...

心能忍辱,你的相貌就会好转

行忍辱慈,护彼我故; 怎么叫做忍辱慈呢?护彼我故,就是保护自己,也能保护对方。...

为什么我们发不起随喜赞叹的心

今天我们要从这个赞叹讲起。诸位知道,大家都是同修,我们常会说,随喜赞叹,随喜赞...

四十八大愿——(第46愿)自然得闻妙法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

四十八大愿——(第45愿)皆得三昧见佛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

四十八大愿——(第44愿)修行具足德本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

佛号如摩尼珠

原文: 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

不是遗传,这是共业,就是自作自受

这个无明呢,就是微细的愚痴,微细的愚痴就是对于一切世间上的事情有所执着;这个圣...

发财重要还是修学圣道重要呢

问: 现代人生活忙碌,有时觉得想要修持佛法,心有余而力不足,请问您有何提议和建...

父母过世为他们立牌位有用吗

问: 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有一次我们讨论到我父母过世,就把他们火葬,变成骨灰...

「无常观」带给我们什么警惕呢

无常是灭的意思,当人的果报体、或者是畜生的果报体、天的果报体,在消失的那一刹那...

小妄语戒与大妄语戒

小妄语: 一、妄言:心口相违,欺诳他人。 二、绮语:世俗浮辞,增长放逸。 三、...

出家众要远离五种欺诈的邪命

这个诈,这种欺诈,从一个出家众来说,有五种欺诈的邪命。 第一个就是诈现异相。就...

造了五逆十恶,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修净土宗的人,他一定要强调生命是由思想来决定的。否则你很难解释一个人造了五逆十...

杀生的因很猛烈,这几种情况,特别要戒杀护生

在莲池大师的《戒杀文》里边讲到,大家过生日的时候,不要去杀生。为什么?因为生日...

四种念佛法门的难易特点

疏文 念佛复有多门者,如后文中所开实相念佛四种,乃至万行回向等。实相之佛,虽云...

失眠怎么办

问: 失眠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对于睡眠不好,心病还要心法治。你不要着急,失...

忏悔法门「无生观」很重要

假设我们这一念心跟人事接触的时候都有真正结合,无量劫生死以来,我们的心负担就很...

感觉爱情痛苦但又舍不得,该怎么面对

问: 感觉爱情的痛苦,但又舍不得,该怎么面对? 大安法师答: 你感觉到爱情就是...

一切功德源自于自己,莫向外求

现在佛法的传播也好,人们的信仰也好,越信越偏,只是向外求而已,拼命向外求,不是...

父母对儿女的爱

有一个婆罗门娶一个太太很美,非常的美,但是家境很贫苦,生了一个女儿,因为母亲很...

六度波罗蜜令众生远离一切苦恼得大自在

这个檀波罗蜜,就是布施,布施将来能得大富,能得大富贵、能得大富。你有这个慈悲心...

你的遭遇就是你的思想行为的结果

断天人贫,这个断天人贫呢,你做种种的恶事,做这五逆十恶,那么就到三恶道去,说我...

念佛为主,持咒为辅

至于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为兼带,以持咒作正行。夫持咒法门,虽亦不可...

持名念佛是为径路中的径路

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者,此有二义:一者,余门学道,万里迢遥,念佛往生,古称...

感应道交是大学问,很难相信

感应道交可是大学问,可是很难相信的。感是什么?感是我们凡夫众生能感之机,就是信...

真能念佛,即是现前修行六度万行

汉传大乘法门里面所讲的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就是以这个...

没有一个业是从别人身上跑到你身上的

那么忏悔的第一件事情-思惟业果。就是佛教很特别,它的修行都是先调整心态心为业主...

短暂的十念佛号怎能灭除这么多的罪业呢

《阿含经》曾说有一大富长者,他的儿子因感情受挫折而出家修行。他出家后与比丘们修...

以四力成就作意:境界力,忆念力,希望力,串习力

如理作意非常重要,什么因缘会决定我们如理作意呢?《成唯识论》讲到有四种力量成就...

千万不要小看五阴,因为它跟你太熟悉了

那有人就说了,说我也没有说我要轮回,为什么一个人自动会轮回?为什么一个人前异熟...

学佛人必须远离这五种不正见

经典里面所开示的五种不正见,这五种不正见就是凡夫和外道的五种不正见。五种不正见...

义净大师临终遗言,写尽了一生的追求与信念

太极元年(712),义净大师七十八岁高龄,身体出现了病症。大众已经在准备他的后...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破障篇)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讲) 《禅观与净土》...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2023)

(第一讲) 学人这一堂课,跟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是佛教的忏悔法门。在正式讲到课程...

如何理解「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问: 如何理解《金刚经》中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大...

如何知道我们的罪业已经消除了呢

甲三、罪除之相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

你不是来哭的,你是来念佛的

我们看受阴的魔境。就这个人,彼善男子,当于此中得大光耀。就是一个人开始打佛七以...

如果没有业力的存在,你会积极修行吗

如果你是凡夫,你用任何理由生气,情绪有能、所,就会让你的法界失去圆满!为什么守...

六道的十类众生是怎么来的呢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

渐渐从多是酒肉朋友,提升到多为同参道友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

念佛能得到人间的福报吗

问: 念佛能够得到人间福报吗? 大安法师答: 佛法不离世间法,诸佛菩萨大慈大悲...

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

但随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 前面是讲因地的随顺,这个地方是讲果地的妙用。当...

生命中有这六种状态出现,就要小心了

你如果看到你的生命有六个现状,这个业力就是即将圆满了,你要小心,这个业力应该已...

把这十种障碍转成助道因缘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求无障,四立行不求无魔,五谋...

人家五逆十恶能往生,你为什么不行

一个人会创造广大的功德,不是一生造成的,你只是今生看到开花结果,你已经很多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