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
在《付法传》上说到一件事,说阇夜多阿罗汉。阇夜多阿罗汉他带领他的弟子到一个地方去,到一个城市里去。到了城墙这个地方,看见一个乌鸦,落在墙那里。看见它,这阿罗汉就笑一笑。然后再向前走几步,这阿罗汉有点悲伤的样子。那么又继续向前走。
他的弟子就问师父:“为什么有的时候笑,有的时候又是有点悲伤呢?”他说,我看见那个鸟,是我很久很久以前的儿子。我在毗婆尸佛的时候(毗婆尸佛离释迦牟尼佛这个时代有九十一劫),在毗婆尸佛的佛法中,我想要出家,我的父母不准我出家。我父母不准我出家,我就没有出家。我父母说:“等你娶个妻再出家。”那么,他就娶个妻。娶个妻,要出家,父母说:“不可以,要生个儿再出家。”后来就生一个儿,这个儿等到六岁的时候,还要出家。
阇夜多阿罗汉说:“我那时候若出家,那个时候就能得阿罗汉!”但是我要出家,我父母告诉我这个儿,说是“他要出家,你抱住他的大腿,说:父亲,你要出家,谁来养活我呢?你先把我杀掉,再出家。”那个时候,我一看他,心里面就不忍得出家了,对他生爱染心,对这个儿生了爱心,就没有出家。
因为没有出家,就从毗婆尸佛到释迦牟尼佛了,九十一劫流转生死!就是这么长的流转生死。我九十一劫也没有看见这个儿,也和他再没有见面,见面也不认识。今天见面看见了,他在这里变成个鸟了。他障碍我出家,他有罪过,所以就在这里变成个鸟,在三恶道里流转。
这段《付法藏传》的文说,不要障碍人出家!障碍人出家,如果严重了,要到三恶道去走一走;回到人间的时候,眼睛盲,有这样说法。所以,人要发心出家,你成全他,不要障碍他,障碍他对自己不好。
那么为什么这阿罗汉的面容上有点悲伤呢?因为在那个地方看见一个鬼的儿子。鬼的儿子就对阇夜多阿罗汉说:“我母亲到城里去,去了五百年了,我在这里门口等了五百年,我饿,没有东西吃,就快要死了。希望尊者到城里面去,对我母亲说,你儿子在城门那里等你,很辛苦。”阿罗汉到了里边,就看见他的母亲,就对他母亲说:你儿子在门口等你。”她说:“我来到城里边找东西吃,找不到。就是找到人家一口吐的痰,别的饿鬼抢去了。刚刚我又得到人家的一口痰,我想要出去,这城门口有一个大力的鬼神在那里,我又怕他,所以不敢出去,请尊者带我出去。”
尊者就带她出去。这个时候,阇夜多阿罗汉就问她:“你做鬼多久了?这个苦恼的境界。”她说:“我看见这个城,有七次成、七次坏,有这么久了。”这一个城里面,有这么多的居民、有这么多的工商业,要经过多少年会坏,坏了以后就是没有事了,要再经过多少年,这个地方再有人居住,又成为一个城市,要多久啊!“经过七次的成坏,我在这里做鬼做这么久了。”
这个生死啊,“生死无数劫”,这是太长远了,很苦啊!若是得了圣道,一切时都是安乐自在。唯有菩萨有大福德、大智慧、大慈悲,“意而有勇”,他不怕生死,在这里度化众生。
“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菩萨听其他的善知识为他讲解佛法,赞叹佛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无量功德庄严。这么多的功德,菩萨想成佛,也要有无量功德庄严的,就是要修,不是自然有的。自己要发大悲心、发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去栽培善根。几时才能够成功呢?“志而不倦”,不管多久,他不疲倦,一直地这样修,菩萨这样子。
“志”和“意”是一样的,他的意志,不感觉到疲倦,一直地这样用功修功德。